杭州临平区新曙光公寓小区块头不大,一共只有6幢,13个单元楼。
小区所属的新颜社区统计,小区350多位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较高。

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去年小区整体加装了电梯。
这13部电梯非比寻常,拥有人工智能摄像头的它们,功能很强大。
为了管理好人工智能电梯,临平区还成立了杭州首个加装梯数字服务中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运营,人工智能电梯的服务更精准,也更贴心了。
3月7日下午,潮新闻记者就和小区居民韩大伯一起乘梯,体验杭州首个整体加装人工智能电梯老旧小区的便捷度。
语音开门,人脸识别乘梯,
电梯也有黑科技
韩大伯今年63岁,因为上了年纪,之前楼道没电梯,上下楼还是挺吃力的。
为了能安上电梯,单元楼8户人家付了15万,大伯家付了3万。装好以后,各家按比例分摊电费,现在大伯家每月的电梯电费大约70元。
老年人一般比较节俭,就怕有闲杂人等乱按电梯,让轿厢上上下下空跑浪费电。
人工智能电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业主才可以刷脸乘梯。如果有客人来访,主人通过手机操作,就能远程为访客开电梯、按楼层。
电梯还加装了语音乘梯功能,在疫情期间不用手动按就能乘梯。

“小西小西,我要乘电梯。”韩大伯用语音启动电梯后,带潮新闻记者一起走进轿厢,“你看,如果我出门买菜回来东西多,没有手空着可以按电梯,这样是不是很方便?”
韩大伯的家在6楼。进电梯时,人工智能摄像头捕捉到大伯脸部画面,通过人脸识别确认了大伯的身份,电梯自动完成按楼层按钮的操作。
“这个电梯好是好,进来以后什么都不用操作,就是太智能了,我们也会有烦恼。”
有时候,老年人记性差,低着头进电梯,也不知道去人脸识别,年轻人进了电梯,又喜欢低头刷手机,韩大伯说,“比如等电梯到了楼层,门打开了自己还不知道,等门再关上,发现自己已经被关在电梯里。”
意外被关电梯,
人工智能电梯喊话开门
大伯说的这些情况,生活中还真有发生,人工智能电梯又能做什么呢?
为了检验电梯的智能程度,韩大伯乘梯到达6楼后,没有出电梯,而是模拟自己被困电梯的场景。
在电梯里待了20秒钟,电梯液晶显示屏的广告画面突然切换,连接到临平区加装梯数字服务中心。

这时,画面中有位工作人员询问大伯:“您好,需要我们帮助吗?”
“我被困在电梯里,出不去了。”
“您是出不去了吗?请您尝试按一下电梯的开门键。”
“好的,我按了,现在可以出去了,谢谢!”
出了电梯,韩大伯对潮新闻记者说,“老年人最担心的,还是一个人坐电梯时,突然身体不适,手机又没带在身边,这个时候,智能电梯能不能发现我们,帮忙打开电梯,呼叫120。”
不文明乘梯,有人意外跌倒,
电梯都能管起来
大伯的这些顾虑,其实小区的加装电梯都能实现。
西奥电梯公司工作人员说,当初应老年居民的要求,新曙光公寓小区的电梯全部内置人工智能模块,这也是我们全国旧改小区加装电梯业务中,第一个实现人工智能加装电梯的老小区。

加装电梯轿厢内安装的,是高性能AI智能摄像头,它可以实时监控轿厢环境状态。
比如有电瓶车入梯,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识别不文明行为并发出语音警告劝阻;有老人、小孩在电梯内摔倒,后台也会主动发现并快速处理;有人被困电梯,系统也会自动报警。
轿厢内还设置一键呼叫按钮,与平台客服实现双向音视频对讲,进行安抚,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录像并上传平台,及时与维保人员联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为老幼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后,如何保障电梯安全平稳长久运行是每户业主关心的问题。从怎么建到怎么管,杭州加梯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临平区的加梯数字化服务中心,在全国是第一个推出的,中心设置了加装电梯的大数据看板,而电梯内的“黑匣子”会采集各项运行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云平台,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故障诊断,做到提前预警、故障检测、事后追溯,大幅提升故障处理效率,为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自2017年,杭州市启动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以来,临平区一直在推进老旧小区整体加装电梯的工作,比如河畔新村小区、爱民小区、梅堰小区、新曙光公寓小区等等,目前临平已累计完成电梯加装281台,惠及全区48个小区的3600余户居民。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施雯
编辑:袁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