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1990年10月16日,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二。

像往常一样,重庆的付贵被姑姑送到了镇上的幼儿园。尽管注意力被手中的爆米花吸引,但穿着涤卡衣服、背着黄帆布包的他也没忘了姑姑的叮嘱:“你去好好读书,下午早点回来”。

谁也没想到,这次平常的道别后竟然是一场27年的别离。

到了下午,本该早早放学回家的付贵却没了踪影。在那个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邻镇亲戚家的满月酒无意中竟成了“有心人”的掩护,足足把付贵走失的消息捂了大半天。

直到第二天一早,心知不妙的家人才发动邻里亲戚,满世界寻找起了付贵的下落。当年县里还没通火车,一时间坐船出去找孩子竟成了家里的日常,这一找就是27年。

幸运的是,多年来的苦苦寻觅最终修成了正果。

早在2009年,对走失过程有着模糊记忆的付贵就开始在网上登记、上传了相关信息。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一直没能拼接成顺畅的逻辑链条。

2017年,宝贝回家与百度合作,通过AI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不少走失的儿童和家人匹配成功,被登记为“胡奎”的付贵就在其中。最终,失散了27年的他们在DNA比对后顺利相认。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其实类似的事情,曾经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我国儿童的失踪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愈发严重,等到了90年代初,有据可查的失踪儿童数量也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峰。

据“宝贝回家”网站的公开数据,1980年登记的失踪儿童数量为788,1990年则攀升到了3431(注意:这仅为网站上能查到的登记数据,远不能覆盖实际失踪儿童的全部)。

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牵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也催生了官方以及民间的自救力量。从90年代起,有关拐卖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细致,“打拐”专项行动也越来越有力,失踪儿童数逐渐回落。

上个世纪末,城市化浪潮席卷了大江南北。

随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大军不断进城,留守儿童也逐渐演变成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受限于当年的物质条件,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看护,最终酿出了不少悲剧。

在那些年里,人贩子甚至将火车站、学校周边等公共场所视作“淘金区”。

这些地方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又强,往往给这些人留出了下手的空间。那个时候各种骗术和套路尚未通过互联网普及,等少不更事的孩子们被带上火车、再睁眼就已经过了千万重山了。

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官方和民间力量已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这个“遗留问题”。

除了媒体和网络上自发的爆料、寻人行动之外,人脸识别、天网和全国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也都让人贩子们无所遁形,热心群众在大街上振臂一呼,“梅姨”们自然是寸步难行。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虽然曾经肆虐的人口拐卖渐渐销声匿迹,但仍有很多走失的人口尚未回归家庭。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可控因素,即使是再执着的家庭也会在接连不断的受挫中败下阵来。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寻亲、救助领域颇有心得的北京市朝阳救助管理站有着充分的认识。自2019年起,北京市朝阳救助管理站累计帮助1200多名走失人员成功寻亲。

在整个过程中,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归纳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有的家庭因经济压力放弃了寻找,有的家庭则因信息不全求助无门。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漫长的寻找过程中,横亘着太多太多难以跨越的沟壑。很多时候,甚至有人在无尽的遗憾中辞世,以至于连专业人士也不得不感叹世事的无常。

以当时的视角来看,坚持了27年的付贵和家人们的团聚是一个奇迹。

这不仅要求家人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更需要走失人员自己提供的线索和回忆,而这有时恰恰会成为横亘在归家路上的障碍。

事实上走失人员的涵盖范围很广,这里不仅有被视作掌上明珠的孩子,也有因病痛而陷入迷茫的老人,更有一些认知能力有限的残障人士,仅凭工作人员肉眼加以筛选鉴别,那是相当困难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借助技术手段就成了一个更现实的选择。通过DNA比对、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很多过去难以对付的问题都不再是寻亲的障碍。

在这条路上,百度已经走了很远:

基于2亿张图片的训练样本数据,百度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7%,并支持跨年龄段的图像对比;除此之外,他们还推动了包括走失人员家属和志愿者、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协同。

辅以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百度在寻人事业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16年AI寻人平台上线,17年首个成功案例诞生,18年起助力民政部社会救助工作,19年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上线。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中国AI领域与视觉相关的专利有3000件,其中有48项运用于AI寻人的专利技术,涉及跨年龄比对、图像质量增强、戴口罩人脸识别、低质量人脸识别、人脸数据生成等多个方面。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配合三大优势,百度也为寻人事业的不断发展增添了各种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30日,百度AI寻人平台已经帮助超过12399个家庭重新团聚,其中有不少是失散超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

放眼未来,百度也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连接更多用户、进一步拓展AI寻人事业的落地应用,从正向寻亲和逆向寻亲的不同角度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早在2016年,百度就与民政部合作推出“百度寻人”公益互动开放寻人平台。

通俗来讲,用户只需在平台上传一张照片,即可一键与全国各地救助站及宝贝回家等公益寻人平台登记的数万名走失人员进行实时比对。

除此之外,百度还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渠道为寻人事业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比如邀请明星做推广,丰富寻人数据库,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受助人提供公益服务等等。

对于尖端技术落地应用的价值,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们有着深刻的体会。今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救助管理站就借此帮助了一位走失近十年的老人找到了家人。

在回忆起这起案例时,付红波站长感触颇深:“我们在民政救助寻亲网录入了人脸信息后,通过百度所提供的AI人脸识别系统一经比对,属地公安局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这个速度是我们没想到的。”

凭借着深耕AI寻人技术多年积累的经验,百度作为唯一的企业合作方参与了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信息发布规范》的制定,旨在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技化。

随着相关规范的不断细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也将不断完善。在我国1500多个救助站以及百度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救助寻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也将会一一得到解决。

12339人!百度AI寻人,科技点亮回家的路

需要明确的是,社会救助不仅仅是一项针对生活无着人员的慈善事业,更是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让每个人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提供的保障形式。

AI,也是爱,技术和温度结合在一起。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