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1.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
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按学科门类、学科类、专业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显示,人工智能被归入“工学”门类下“电子信息类”,是国家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设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 人工智能专业“大热”原因分析
国家重视、社会需求、教育部门统筹推进、高校积极作为,是人工智能专业呈现井喷趋势的重要原因。
3. 培养目标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与良好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目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利用自身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学术影响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平台)与师资力量,突出“引领性、前沿性、交叉性、系统性和应用型”的专业特征,秉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具有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跟踪和发展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4. 主干课程
课程是构成专业的基本要素,课程及其组合方式直接反映了专业的目标与规格。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各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开设的具体课程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都采取了“模块化、弹性化、分层次、多路径”培养方案,并据此建立“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开发选修”的课程体系。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借鉴美国卡耐基梅隆、康奈尔和斯坦福等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数理基础、计算机软硬件专业基础、人工智能专业基础、AI+X应用实践等课程模块。
南京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数学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泛函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高级机器学习、计算方法、控制理论与方法、机器人学导论、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与并行计算,专业选修课程又细分为数学拓展类、学科拓展类、专业拓展类、交叉复合类、应用实践类等,共开设30多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
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课、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最优化算法、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分布式并行计算、数字逻辑、脑与认知科学等主干课。
5. 就业前景及升学渠道
就业方面:政策利好和科研热度的持续驱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爆发性增长。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互联网及高科技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均会有大量的就业岗位。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为1:10。据2017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人工智能薪资溢价明显,起薪突破19万元/年,高出互联网普通技术人员134%。
由此可见,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就业前景广阔。
升学方面:毕业生可以到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北大、清华、浙大、南大、上海交大等“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可以选择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深造。
二、报考建议
1. 学生素质要求。
首先,数学基础要好。由于人工智能所要解决的通常是涉及复杂的不确定性任务,从其任务求解过程来看,无论是对复杂现实进行抽象建模,还是对模型算法的分析设计,都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其次,理科生报考优势明显。从首批35所学校2019年在上海、浙江以及其他省份的招生实践看,均要求学生首选科目为物理或理工类学生报考。可见,人工智能专业仍是理科生报考的“专利”,但随着更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融通文理的特点不排除文科生报考的可能,最后能适应全新教学模式。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大都采用“研究型、小班化、个性化、MDP(课前MOOC、课上DISCUSS、课后PROJECT)”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应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探索知识高峰的兴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学习。
2. 重点关注事项。
首先,要关注招生形式。人工智能专业招生大体上分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按专业招生,比如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第二种是按实验班或学科专业类(大类)招生,人工智能为具体专业方向,入学后学校从大类生源中进行分流选拔。
比如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天津大学工科实验班(智能与计算类)。
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直接按专业填报是不错的选择。其次,要关注师资水平。
人工智能业属新兴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尤其是教学团队在数学、计算机、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是学生在报考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最后,要关注收费标准。各学校在培养方案、实验平台、校企合作、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方面差异较大,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建议考生结合家庭实际进行考虑。
从一定程度上讲,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此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理性报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相关学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历史也较短,应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专业的“大热”,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理性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二是要全面考量,当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既有“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也有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考试成绩等进行统筹考虑。
在选学校和选专业出现矛盾时,更要多角度分析,切勿以偏概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