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演讲现场(刘宇凡 摄)
多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参与专题演讲和沙龙,十余个科创团队进行精彩路演,通用物流机器人等二十个产品现场作业,集中签约框架协议……3月25日—26日,以“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重庆)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大会在重庆市涪陵区顺利举行,为建造行业带来一场智慧火花的碰撞。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致辞表示,国家“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咖云集探索行业新发展
为加快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智能建造产业的创新发展积极交流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从如何处理“智能”和“建造”两者关系出发,认为智能与建造全过程有机融合,需要涉及到软件、硬件、设备与建筑施工等方面。同时,需要关注教育与科技、质量与成本。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科技产品的诞生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两个领域叠加才能形成同频共振,使建造更加智能,使智能更好地运用于建造。高校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各界共同合作,保证智能建造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陈湘生谈及以智能技术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介绍了城市治理方式智能化—万物感知、模式协同化—万物互联、内容预防化—万物智能等内容,主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更全面的感知、更高效的协同、更优化的流程、更精准的决策。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主任李泽湘则从智能建造的摩尔定律角度,提出建造行业应该从新工人、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模式这五个方面进行技术变革,让科技赋能全过程,业界则需引入科技创新力量,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行业还要把握关注“一带一路”带来的市场和机遇。
提质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区
2022年,重庆和四川双双入选住建部公布的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强引擎。涪陵作为重庆选定的三个智能建造示范区之一,建筑业长期处于第一梯队。数据显示,2022年,涪陵建筑业总产值达525亿元,增加值达171.62亿元。
王志杰介绍,在智能建造领域,涪陵具有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学研合作优势明显、研发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建材资源富集、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等优势。
近年来,涪陵坚持“科创+”“绿色+”,不仅拥有1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钢结构生产基地”、“1个PC构件生产基地”,还打造了全市首个“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以及多个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绿地秋月台项目荣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示范工程”称号,并于2021年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区内企业大业科技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美国SP公司等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联合成立重庆大业智能建筑研究院和重庆大业智能科技研究院,系统研究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庆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落户慧谷湖科创小镇,并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孵化平台,开展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产业等研究……
此外,为“新建造”培养人才队伍,涪陵还邀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共同设立长江科创学院,培养“新建造”科创型人才;组织职业教育院校设立适配新建造体系下的“新技工”专业,并通过示范项目培养产业化自有技术工人。
王志杰表示,接下来,涪陵将建立健全智能建造产业科创体系,围绕“八个一”,即建设一个研究院、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建设一个测试基地、筹建一所科创学院、开发一组应用场景、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孵化培育一批科创企业,同时营造“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重庆市智能建造示范区,做大做强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圈。
文/刘宇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