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声音】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机动作战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来源:航空简报 作者:郭道平

【智库声音】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机动作战意味着什么?

2020年5月5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网站发布题为《What does AI mean for the future of manoeuvre warfare?》的博客文章,作者是赛博、太空与未来冲突研究员弗朗兹-斯蒂芬·盖迪。博文指出,人工智能可能会潜在地变革基于机动的作战概念,但首先要克服一些技术和作战障碍。

人工智能(AI)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能力,能以超人的速度执行人类的心理过程。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已经在军事行动中部署。例如,基于美国国防部Maven项目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的自动化情报处理软件已在中东用于支持反恐行动。现代远程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包括美制“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最新改型,也正在使用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来防御来袭的弹道和巡航导弹威胁。

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通过物联网或系统体系结构中链接的传感器和射手来加速所谓的“杀伤链”,这可能会对常规进攻性军事行动产生深远影响。2019年美国陆军一场战事推演得出的结论是,启用人工智能加持的能力可将步兵排的进攻战斗力提高10倍,从而大大打破攻防平衡而受到了进攻方的青睐。这不仅表明应用人工智能的军队可以击败很少甚至没有应用人工智能加持能力的对手,而且还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减少进攻行动所需的物资和人员成本。

在军事进攻中,人工智能具有多种军事用途。人工智能引导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以及战斗管理系统可以增强指挥官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有助于快速识别战场中敌人的“重心”,并使部队能够迅速协调联合进攻。例如,在与中国或俄罗斯假想的未来战争场景中,在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工具的支持下,美国指挥官可能会迅速剥夺中国或俄罗斯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例如结合了高超声速导弹、赛博攻击或特种作战部队的远程传感器和精确打击平台。

这种A2 / AD气泡“破碎”之后,在太空和网络空间能力的支持下,美国空中、地面和海上部队将能够迅速占领、瘫痪或摧毁敌人的重心。从本质上讲,美军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加持的能力来执行国防部所指的21世纪各种机动作战或全域机动作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将这种作战理念描述为“一种精神状态,意在从精神和肉体上粉碎敌人,途径包括瘫痪和迷惑敌人、避其锋芒、迅速而大胆地利用其脆弱性以及以某种方式从精神和肉体上最大程度地重创敌人。20世纪,这种作战理念在1939-41年德国国防军历次战役和以美国为首的1991年海湾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军事行动的速度,但不太可能导致出现很多决定性成果

21世纪的机动战将取决于比对手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继而将取决于“信息优势”和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但至少在短期内,要使其成为现实需克服许多障碍。

首先,美军部队的设计继续反映了以损耗为中心的战争观,而不是以机动为中心的观点。当前美国的军事学说和以一定数量的多任务平台为中心的部队态势反映了这一点。美国武装部队学说正朝着更加分散的部队结构发展,从理论上讲,这种结构应该能够进行人工智能加持的机动作战。然而,随着新的作战准则的实施,例如美国国防部针对全域作战的联合作战概念,美国陆军的多域作战框架,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海上作战以及美国空军部队的多域指挥与控制倡议,人工智能加持的机动作战仍处于试验阶段。所有这些理论都将由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来夯实,但距离实现还差很多年。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看,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人工智能加持的跨军种集成ISR以及防御和战斗管理系统。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进攻蜂群加持战术”(OFFSET)计划,设想了由250个协作自主空中和地面系统组成的蜂群,用于在城市环境中进行进攻性行动。此类蜂群的成功部署将取决于能够显示所有领域军事行动的人工智能加持的通用作战图(COP)。但是,美国国防部还没有为这种多域指挥和控制(MDC2)能力的开发正式立项。

而且,即使成功部署,人工智能加持的蜂群实际上也可能破坏机动作战所需的COP和MDC2。根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报告,人工智能加持的任何离散武器系统结点都是为特定目的而定制的“软-硬件核心”。但是,目前还没有组织矩阵,从而无法利用一系列独立且在多个层次上运行的人工智能加持系统。如这篇报告所述,“人工智能加持的武器、平台和操作系统依赖于专门为每个单独的系统和目的而设计的定制软件和硬件。当前,尚无集成机制来集成在多个平台上运行的数十种人工智能系统。”或者正如另一位分析师恰当地指出的那样,“系统迷雾”取代了“战争迷雾”。

第三,依靠人工智能加持的能力将打开来自网络空间新的攻击矢量。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武器系统和ISR能力仍将极易受到网络攻击。五角大楼国防科学委员会在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的主要武器系统(包括非核战略打击能力)仍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该报告勾勒出了网络空间实施良好攻击之后令人担忧的后果,概述了作战装备可能被破坏或改为攻击动力源、供应链陷入僵局或迷失方向、军事指挥官因可疑报告陷于瘫痪而无所作为以及对其指令效力出现疑虑。

因此,如果人工智能加持的能力没有内在的强大网络防御,机动战很可能无法在战场上取得预期的成功。

最后,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不仅很有可能提高作战节奏,特别是通过加速杀伤链来实现这一点,同时又提高了攻防作战部队的生存力。人工智能加持的技术优势会在攻击者及其敌人之间均匀分布,从而相互抵消。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军事行动的速度,但不太可能导致出现很多决定性成果。人工智能并非导致一种新形式的机动战,而是可能会引出技术更先进的消耗战。因此,设想在1991年海湾战争基础上推出人工智能加持的21世纪多域机动战版本的军事规划人员可能会失望。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智库声音】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机动作战意味着什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