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情感和记忆深处,童年总是美好的。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是因为那时候的无忧无虑。最能够使自己快乐的,大概就要数玩具了。男孩子喜欢小汽车,玩具枪,女孩子喜欢娃娃,过家家。但再往后一些,譬如如今的00后们,就普遍开始对电子产品感兴趣。到了今天,随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人工智能产品开始成了孩子们最好的陪伴,也是教育过程中为孩子增加一个智能伙伴的需求。那么,现在应用在孩子身上的人工智能产品有哪些?在儿童的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场景?除了保持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外,人工智能时代,还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呢?

儿童手表、智能故事机、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以讯飞的儿童手表为例,大家的第一反应基本上就是打电话、防走失,但仅仅这样就是一款好的儿童手表吗?当然不止,孩子还希望它能够是一款智能玩具,能聊天、讲故事、拍照,甚至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能够用手表拍照,用OCR技术翻译。这个时候,语音识别、智能问答就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儿童手表发展到现在,更像是孩子和家庭之间的纽带,是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前不久,微软在北京召开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了一项由人工智能创造的全新技能。机器设备采用专门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从故事文本阶段即进行定制化生成,自动分配声音角色和背景音乐等,在短短20秒内即可完成一集约10分钟左右的童话故事,生成质量达到主流专业人类主播水准。如果形象地描述这一技术,相当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可以拥有一位专属于自己的故事主播,使孩子能够在每一篇童话故事中担任大人物的角色。这些有声读物全部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在与人类主播质量相当的前提下,数量则足以陪伴一个孩子从2岁到9岁的全部时光。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这样的专属人工智能陪伴,该是多么有意思。嗯,有点期待~



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01探索和创造精神
一个小孩子看到一块布,不知道布底下是什么,一定要打开看看;看到一扇门,成年人告诉他不许去,他一定要去看看。人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未来人类与AI合作的基础,人去探究,发现的成果让AI去学习。
02感受美的能力
说到感受美的能力,并不是说AI不能学艺术,AI甚至也能根据艺术理论的规律去创作,比如写诗或者画画。但是美这件事情本身,涉及到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欣赏美的东西这是人类独有的,但AI可以帮助孩子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告诉他们什么是美。
03综合理解的能力
综合理解能力其实就是知识和常识的区别。比如不同语境中的“北京”,在关于特朗普的文章里,“北京”可能是政治经济学含义;而在一篇和希腊有关的文章里,“北京”可能是一个历史学含义。这种跨学科的常识系统,就需要孩子在跟AI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满满体会、学习。
04情感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交流,是人对于精神共鸣的向往,对于群体的一种归属感,就是人和人的交流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交流。人和人的表情、眼神、身体的交流到现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更加重要。语言交流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低成本,但是越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越会发现,线下交流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人工智能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方便,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重点、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学习了半天,人工智能一秒钟解决,要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儿童的早期学习和体验非常重要,在游戏和互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个快乐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就感。AI作为一直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技术,让熊孩子通过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乐趣,或许会成为将来他们最好的成长方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