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来了!入选课题可获资助,最高额度50万元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南都讯 记者冯群星 6月22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发布了“面向可持续发展(AI4SDGs)的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并面向全球征集研究课题与共同发起单位。据了解,公益研究计划拟支持资助两类课题,技术研发类课题的资助额度为50万元人民币,调研分析与方案建议类课题的资助额度为20万元人民币。

人工智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

在近日举办的2020北京智源大会期间,智源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介绍了“面向可持续发展(AI4SDGs)的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曾毅告诉南都记者,计划之所以特别强调“面向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愿景息息相关。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年,科技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同年,智源研究院也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联盟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这几份文件均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

“其实人工智能发展最缺乏的是方向。技术发展得很好,但是怎么用?目标在哪里?我们需要一个总体的愿景,去考虑哪些应用带来短期获利,哪些应用长期有益,从而提倡技术的善用,避免误用、滥用。”曾毅说。

此外,人工智能作为“使能技术”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联合国也已形成重要共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提出,旨在到2030年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曾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有必要参与其中。

公益研究计划的课题成果将向社会开放

据了解,智源研究院拟邀请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共同发起单位,为入选计划的课题提供资助。计划主要资助两类课题,第一类为技术研发类,资助额度为每个课题50万元人民币,执行期2年。第二类为调研分析与方案建议类,资助额度为每个课题20万元人民币,执行期1年。首批课题申请将于7月28日正式开放。

将企业纳入共同发起方,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如果人工智能企业没有确立正确的愿景,或者不作为,那么整个国家来保障人工智能负责任地发展也会面临困难。”曾毅说,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定位不同,前者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科学创新,而企业会更直接地改变民众的生活,因此,科学界和产业界有必要达成共识、携手合作,推动企业有所作为。

根据计划的安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资助的课题类型和个数。资助企业可向计划的科学委员会提出研究方向建议,但是企业资助和建议方向不绑定。

曾毅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参与计划不仅能为公益性的事业作出贡献,也会推动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资助企业有权获得所有课题的中间成果,并有机会在项目结束后与课题承担方商讨进一步合作。“如果企业在结项后选择跟承担单位合作而不再资助公益研究计划,研究院也不会阻拦。”曾毅说,“毕竟企业有企业生存的方式。我相信,具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走得也会更加长远。”

由于是公益研究计划,入选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软件代码等)应开放给公众和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参考,其中软件成果须开源。智源研究院将作为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并与提供资助的共建科研机构、企业一起完成课题的评审、发布。智源研究院不会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面向可持续发展(AI4SDGs)的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官网:

http://www.ai-for-sdgs.academy/ai4sdgs-research-program-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