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280亿!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股"来了,马云或成最大赢家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刚刚,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IPO有了新进展。

8月25日,旷视科技率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旷视、商汤、依图、云从并列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四大独角兽。目前,四家公司均未登陆资本市场,旷视科技或将抢得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股”的位置。

2016年至2018年,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力下热情高涨,上述独角兽企业的估值也一度水涨船高。然而到了2019年一切都变了,AI赚钱难、AI应用落地难、AI烧钱太猛……

面对2019年的大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或将开启IPO的小高峰。

“人工智能第一股”,阿里系持股30%

旷视科技的创立,缘于一次创业比赛。印奇和两位合伙人唐文斌、杨沐一起参加清华大学“挑战杯”创业比赛,以游戏作品《乌鸦来了》夺得冠军,在中国去苹果官方游戏下载排行榜前五名。

2011年,3位比赛的小伙伴联合创办了旷视科技,总部选择在北京。

但由于创业游戏作品《乌鸦来了》盈利不佳,创始人团队欲寻求新的创业领域,2015年前后,将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识别领域。

经过4年的高速发展,旷视科技已经成长为中国人工智能的一大独角兽,并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口。

值得一提的是,旷视科技创始团队平均年龄才31岁,属于典型的高精尖人才,三人均为清华大学姚家班的学生。

IPO前夕,三位创始人分别持股8.21%、5.9%、2.27%。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系持有旷视科技近30%股权,其中淘宝中国间接合计持有已发行在外股份的14.33%,蚂蚁金服透过全资子公司间接共持有已发行在外股份的15.1%。同时,马云也持有其2165万股B类股份。

 

2019年5月,旷视科技的国内主体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曾发生股权变更。据工商资料显示,联想、创新工场及蚂蚁金服旗下公司这些早期投资方退出了旷视科技股东行列,李开复、蚂蚁金服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杨沐退出了董事行列。

 

上述退出的股东,以新的安排出现在海外上市主体股东名单中。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旷视科技此举或为搭建VIE架构,为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做准备。

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阿里系是旷视科技的大股东,三名创始股东持股比例经过多次融资后高度稀释,用同股不同权的方式来掌控公司。

三人合计持股16.38%,均为A类股,每股可投10票,其他均为B类股,以此计算,创始人团队拥有旷视科技66.2%的投票权。

同时,在拟赴港股IPO前夕,旷视科技刚刚完成D轮融资,总融资额高达7.5亿美元,其估值超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5亿元)。

2019年上半年,巨亏52亿元

招股书显示,起家于人脸识别的旷视科技2016年至2018年,营收分别为670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

据灼识咨询报告,若以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科技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2018年,中国制造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70%使用了旷视科技的设备解决方案,其重要客户包括小米、OPPO、VIVO等。

但,这部分业务并未能让旷视科技挣到多少真金白银,也未能带来可观的现金流。

业绩方面,旷视科技仍深陷亏损。2016年至2018年,旷视科技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半年便亏了52亿元。

 

为何短短半年时间便亏了52个亿?旷视科技解释为,亏损主要是由于旷视优先股发公允价值变动(估值飙升过快)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美团等上市时也曾出现类似原因的巨额亏损。

对此,旷视科技的管理层认为经调整净利润更能反映出经营表现,2016年至2018年,旷视科技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92亿元、1.42亿元及盈利0.32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为盈利0.33亿元。

 

而在人工智能视觉安防领域,旷视科技还有华为、海康威视这样的对手。2019年,旷视科技录得营收9.49亿元,不及海康威视的零头(上半年营收239.23亿元)。

持续烧钱搞研发

旷视科技巨亏的另一个原因为持续的研发投入。

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一直大额投资于活动,持续开发尖端技术及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研发开支占成本及开支总额的大部分。

而这项开支包括了员工福利支出、专项研发支出、租金及公用设施费用及带宽支出等。

2016年至2018年,旷视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0.78亿元、2.05亿元、6.1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15%、66%、43%。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再度投入4.68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比例接近一半。

 

都说科技公司烧钱,但像旷视科技这样如此持续、大手笔烧钱搞研发的可谓屈指可数。

被称为科创板“视觉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688088)也是科创板企业中研发比例较高的公司。

2016年至2018年,虹软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90亿元、1.09亿元和1.49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比均超过30%,这一比例为科创板首批挂牌的25家企业之最。但旷视科技的研发投入比仍大额超出虹软科技。

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旷视研发方面员工为1432名,占整体员工的61%,相应福利开支为3.09亿,占整体研发支出的66%。由此推算,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为43万元。

AI四大独角兽的落地战

持续烧钱投入研发,商业该如何落地?这是旷视科技需要直面的问题。

在AI四大独角兽中,旷视科技起步较早。成立几年后,旷视科技找到了离钱较近的安防领域作为突破口。而安防领域的主要付费客户主要是政府机构。

旷视在安防领域落地是以智能摄像头硬件为基础的,涵盖了包括人脸识别门禁、天眼监控系统、动态人脸识别监控、人证合一等多个应用方向,目前已应用于反恐、边检、公安等多个监管部门。

从具体业务来看,其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对收入的贡献占比最大。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这项收入分别达到1.68亿元、10.57亿元、6.9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4%、74%、73%。

 

而让其更加名声大噪的则是其背靠的大股东阿里。在阿里的助力下,旷视科技很快将其AI技术应用到商业场景之中。

2015年,马云不仅在德国汉诺威展览上亲自向德国总理展示过旷视科技的“Face++”技术,还通过支付宝给旷视科技提供了一个扫脸支付的应用场景,让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从技术真正走向落地。

在金融领域,旷视科技为支付宝客户端提供人脸识别登录功能支持。同时也为小米金融、你我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旷视为美图旗下的美图秀秀App、美颜相机、美颜手机等一系列软硬件产品提供了人脸识别技术支持,同时,也是今日头条的在线身份验证的主要技术提供商。

但不管是哪个领域,竞争都趋于白热化。

在手机领域,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的重要客户重复度颇高。然而,安防领域中早已形成了一套集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渠道的红海市场。

尽管在公告出行领域,除旷视科技外,其他三家AI独角兽涉足甚少。但该部分并未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

而相对于旷视科技而言,体量更大的商汤科技,其最大的特点是原创了底层算法平台再将技术赋能于其他行业。商汤科技曾对外宣称,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百业”并表示早已于2017年实现全面盈利。

此外,云从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依图科技则是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的AI独角兽公司。

对于高投入、低收入的AI独角兽而言, 努力变现成为现在的重任。但从旷视、商汤、云从、依图的落地实践看,赛道已经非常拥挤,实现盈利并非易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