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活动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6月26日—27日,2023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小学语文、科学)专项培训活动在宁波高新区信懋小学举行。来自江苏、安徽和山东的近170名骨干教师走进信懋小学,和通过教研网观看全程直播的近10656名老师展开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观摩实践。

   

6月26日上午9时,在宁波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卢薇薇副局长、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应用管理科范铭科长、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数字资源部杨鑫茹老师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负责人邢羽赫老师分别致辞后,本次研修班正式开班。

       

活动一 课堂示范 专家点评

 

首先,由信懋小学顾可雅校长和邬丹妮老师带来两堂示范课。顾校长执教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一课。课堂上,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夜光杯等诗句内容进行想象,初步体会边塞诗丰富的想象力及积极乐观、豪迈奔放的表现力,并通过想象读、对比读、借助注释读、轮读、歌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韵,感受到了将士们豪迈自信的英雄形象。整堂课,顾老师在促进学生想象力蓬勃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边塞诗、现代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让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稚子学堂诵诗词,书声阵阵上云天。字字珠玑的古典诗词,在学生们的激情诵读中,袅袅余音,洋洋盈耳。

   

课后,顾老师从唐诗入手,和与会教师分享了自己教学本节课的心得,并展示了信懋小学的每日诵读课程、四时之美节气课程和“诗意盎然”小学语文古诗网络课程,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读诗,穿越时空,了解历史,感受一笔宝贵的文化珍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积淀对古诗的感觉、感情,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

   

邬丹妮老师执教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做个保温杯》一课,依托生活情境,以“露营带冰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旨在借助“做个保温杯”这一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探究、微课学习、互动研讨等方式,逐步剖析保温杯的功能、结构、选材,渗透“结构与功能”这一跨学科概念。最后依据实验结果,衔接生活,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科学家”视角转为“工程师”视角看待保温杯的设计,从而对设计保温杯提出更全面的评价要求。

   

两节课后,高新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项扬舫老师对两节课表示了高度肯定,并从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角度对第一堂课做了“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题分享。项老师指出:古诗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项老师分别从文化传承、涵养情思、激活想象、敏锐语感四个角度说明了古诗词的学习价值,提示老师们在课堂设计中,要做到三种文化巧妙融通、多种阅读方法有机融汇、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活动二 经验分享 思想碰撞

下午的活动由专家讲座和信懋小学团队分享两项内容组成。其中,有思教育研究院院长、杭州高新区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曹进仓老师以技术为抓手,针对上午的两堂示范课进行了课堂观察数据分析。曹老师用指标衡量,用数据反映,从教师提问类型、教学行为占比、学生思维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情况等角度对课堂进行了综合评价。他指出,课堂观察技术有利于改进课堂,消除课堂偏见,课堂也将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走得更科学、更有活力。

 

宁波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教育技术教研员黄吉雁老师带我们进行了一次智能科技体验,通过一系列小游戏让在座老师近距离感受数字化的魅力。黄老师分享了AI人工智能在文案创作、绘画、录制微课等方面的运用,向大家直观展示了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新生命。

 

信懋小学的沈晓萍副校长带我们回顾了信懋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乘着“智慧校园”建设之风,走上了全新的智慧发展之路。沈老师结合学校近来年在智慧教育中的多个实践创新案例,依次从“重视顶层设计,强化总体规划”“实施创新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制度促进保障”“优秀名师引领,提高社会影响”四个角度阐述了信懋小学近几年的成长,让大家看到了学校在智慧化校园建设道路上的思考和努力。

 

信懋小学教导处周琴露主任以学校开设的“诗意盎然”古诗词同步课程为出发点,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效果”“课程辐射”四大维度向大家介绍了信懋小学在网络同步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方面的相关思考和实践。同步课堂以网络为载体,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无缝衔接、让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中学有所获。除了语文,美术、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也将线下课堂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长程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宁波移动解决方案室贺能主任介绍了 5G+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带大家走进了5G、走进了智慧校园建设背后的技术支持,相信在更新更快的技术助力加持下,我们的智慧校园建设脚步会迈得更踏实,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之路会走得更远。

 

活动三 高屋建瓴 精准指导

6月27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吴战杰博士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学校技术生态与教学模式”的精彩讲座,从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政策分析、教育生态环境、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分析与解读五方面展开阐述。吴博士指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需要构建一个融合与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为知识获取取得竞争优势。在谈到学校教学模式时,他表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但如何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是老师们今后需要思考的。

 

讲座最后,吴博士还以闵行区大规模个性化教育为案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讲解,为今后的具体实践作出精准指导。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吴博士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学校技术生态和教学模式,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

 

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继续指导区内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阔土上深耕,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领域细作,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创新网络学习空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打造智慧教育的高新样本,为推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