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目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462天。根据5月24日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空天军近期使用最新装备部队的S-350“勇士”自动化防空系统,在无人操作模式下参与了防空作战。
据称,S-350系统在没有操作员的情况下,以全自动模式截获跟踪和击落了数架乌克兰飞机,这是S-350防空系统首次披露出实战信息,也是全球首次经过证实的无人化防空系统参战信息。
S-350防空系统
那么,S-350型自动化防空系统的性能如何?如何理解S-350系统所具备的自动化拦截能力?以及大家最为关注的,我国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HQ-9BE、HQ-16FE等型号的防空导弹,是否具备类似于S-350型防空系统的能力呢?
S-350的性能如何?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好了,从S-350型防空导弹的装备定位和战术性能上来看,该型防空系统原本是作为S-400系统的一个共架发射的中程弹而研发的,后来索性独立了出来,变成了S-350系统。
9M96E2型防空拦截弹
但是在装备定位上,S-350系统比较特殊,它似乎并不仅仅是作为抗击大气层内空气动力学目标的中程防空导弹存在。从它的最新改进型9M96E2等型号的性能看,非常特殊地使用了直接力控制系统,未来甚至有可能换用动能战斗部,这似乎意味着空天军对它的定位,可能类似于爱国者PAC-3 CRI拦截弹,不仅用于中程区域防空,甚至还有可能作为末段中低空反导拦截弹来使用。
而在战术性能上,S-350系统的部分模块其实和S-300PM2/400防空系统也是可以通用的:
比如在态势感知模块上,S-350系统每个营均装备有一部96L6型全高度雷达,负责营一级近方空情态势感知。值得注意的是S-350系统的96L6雷达分为两个部分,主动部分的96L6-TsP和被动部分的96L6-VP,二者互相配合,具备一定的对低可探测性目标的态势感知能力;
又比如在制导站上,S-350系统每个营配备有2台50N6型火控雷达,并使用50K6型指挥所进行导弹制导。其中50N6型火控雷达型号和S-400系统配备的92N6A型火控雷达编号不同,属于新型雷达;
最后在S-350系统的拦截能力上,S-350系统全营编制发射车8台,单车携弹量12发。这意味着全营待发弹96枚,两部50N6火控雷达可以同时引导16到24个目标,9M96型导弹最大发射斜距大于60千米。总而言之,整体性能非常强大。
S-350的自动拦截能力
既然S-350系统整体架构较为先进,多目标交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较强,除了可配合S-400系统抗击大气层内气动目标、还具备一定末段中低空反导能力,系统性能总体强大,那么俄罗斯媒体报道的所谓“无人控制防空”又如何理解呢?
其实从历史角度上来说,苏联时代的国土防空系统、前线航空兵自动化防空系统具备地面站直接接管防空导弹指挥、实施“超越式射击”,也就是地面指挥所直控防空导弹乃至空对空导弹自动化发射,这些都市传说在网上都传了很久了:
苏-27P
比如当年装备国土防空军的苏-27P型战斗机,就一直有传说国土防空军的“光线-4”军级自动化指挥系统可利用“彩虹”地面站向在空的苏-27P战斗机进行数据传送,有部分苏-27P上装备的11G6型数据链终端甚至具备直接接受火控指令、自动发射R-27ER导弹打击目标的能力;
箭-10防空系统
又比如,也一直有传言,当年作为苏联陆军团级防空系统主力的箭-10M2系列防空导弹。在接入苏联陆军“机动”自动化指挥系统后,上级指挥所也可以直接对团属防空营的“箭-10”进行遥控。在判断空中目标进入火力范围后,可以以上级指挥所进行超越控制的形式,直接遥控前方的“箭-10M2”车组进行预瞄,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一俟目标进入火力范围,车组只需按动射击电门就可以开火。
因此从苏联、俄罗斯自动化国土防空系统/野战防空系统的发展历史看,苏/俄对防空系统的自动截获、自动跟踪乃至自动射击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可谓是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觉持续追求的。毕竟自动化防空系统的优势相比手动系统,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提高了各功能模块、尤其是指挥所到射击器模块间的反应速度。毕竟一个需要上传下达报文,下级射击器按照上级指挥所下达的空情报文调整火控雷达指向,进行预瞄,另外一个可以直接通过数据链传送进行自动瞄准,二者的反应速度可想而知;
二是提高了防空火力的运筹能力。毕竟一个需要下级预瞄之后自行下达开火决心,另外一个则可以根据上级指挥所接收到的空情态势感知,从更高层次乃至全局的高度统筹各防空系统的开火,二者之间的优劣对比同样可想而知。
当然,上级具备的超越式射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的集中化程度。这种集中化程度如果过高的话,则有可能导致出现被人“击破节点,全局瘫痪”,集中打击一个指挥所和地面站,结果底下的所有防空系统全部陷入瘫痪状态。但对于防空系统建设思路来说,只有性能取舍,没有优劣之分。
从这个角度上讲,苏/俄防空自动化系统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到S-350系统具备极强的自动化性能,这似乎也没有什么解释不通的,整个杀伤链条都能解释清楚:
空情态势感知端,由上级的远方空情态势感知雷达为S-350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数据通过数据链接入系统火控计算机;
火控计算机经过处理后进行自动预瞄,或由上级指挥所引导进行预瞄,动用火控雷达对准目标大致方向,截获目标之后对威胁进行自动排序一一解算射击诸元;
一般防空系统都会预设多个射击门,比如目标多近,速度多快,高度多高可以开火,只不过有些射击门由指挥员掌握,S-350系统此番演示看起来是由火控计算机自行掌握;
判断符合射击门条件之后火控计算机自动下达开火指令,或者上级指挥所下达超越射击指令即可,这就是S-350系统可能实施无人化、全自动化拦截的过程。
此外,可能还有一些更高级的自动化能力,比如由上级的空情指挥所自动进行兵力和火力运筹,比如根据现有的防空作战兵力布势、自动划设火力杀伤区,为防空系统自动分配目标。当然,这一任务层级肯定超出了S-350系统这一营一级层面,俄罗斯方面没报道我们也无从证实。
中国有无类似装备?
毫无疑问,虽然S-350系统的自动化拦截,在咱们看来,系统性能是清楚的,技术渊源是清楚的,技术链条看起来也不复杂,但它却同样代表了技术潮流。
很简单,我们之前一再提过,防空作战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作战形式——毕竟防空作战所具备的速度快、目标多、目标高度层不同、目标接近方向不同的特点,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着人的脑力极限,这也是为什么防空作战需要自动化系统辅助的因素。
但是,自动化系统辅助再往前发展,最后必然导致人工智能开始接入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尤其是在未来面对高超音速飞行器,洲际弹道导弹大规模发射等防空作战场景时,说不定自动化系统辅助人力决策都不够用,必须由人工智能全程介入,也就是实现防空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这很显然就是无人化的防空系统了。所以,此次俄军使用S-350系统进行无人化运行和自动射击,也许技术还比较初期,自动化判断做的还比较机械简单,但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会成为未来防空系统的先声。
红旗-9BE
不过,咱们也别忙着看俄罗斯空天军用S-350防空系统大秀自动化了,大伊万现在想的是,我们的HQ-9BE和HQ-16FE这两款防空系统是否具备类似的自动化性能?从去年珠海航展的情况看,我们的两款外卖的远程、中程防空系统,似乎暂未公开具备此类自动化防空能力,大伊万只能希望我们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能够看到中国军工相关企业能够展示一下类似的能力。
红旗-16FE
毕竟防空作战的自动化,乃至未来的人工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技术方向,确实是下一代技术。而在这一技术上俄罗斯空天军也确实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技术开拓上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希望我们能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后来居上。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