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人工智能,北大罗欢课题组开发出操控人脑工作记忆新范式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北京大学3月2日公布,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罗欢研究员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动态扰动”行为范式,通过在记忆保持阶段呈现有特定时间关系的多个动态亮度序列,对人类序列工作记忆进行操控,通过进一步和重庆大学弭元元研究员合作,课题组还研究开发了一种原创的工作记忆操控范式,为人工智能和类脑研究提供了生物启发的时间维度上的新思路。

工作记忆指对外界信息的短暂存储和操作能力,是脑认知核心功能。记住和拨打一个新号码,和朋友聊天,听一场讲座,都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理解人脑工作原理,可以有正向和逆向两种方式:对人脑活动进行研究以了解认知脑机制;依据脑机制发现设计逆向输入操控认知行为。罗欢团队以往工作提示了100毫秒至300毫秒是工作记忆存储和整合多个物体的窗口。在一系列工作记忆实验中,研究者通过在记忆保持阶段呈现闪动圆盘来对记忆进行操控,结果证实了操作手段的有效性。

罗欢课题组进一步和重庆大学弭元元研究员开展合作,建立了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来对该“动态扰动”记忆操控过程进行模拟,模型的记忆读取成绩完全重复了前述所有行为操控结果,并揭示“动态扰动”是通过短时突触可塑性实现对网络存储信息的有效操控。

该论文近日发表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上,罗欢研究员和弭元元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由罗欢研究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完成。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崔乐

编辑 王海萍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