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数据已经不是问题
技术进步。到处都是大数据。有了大数据,能够做些什么?
明明有了很多数据,除了有点用的统计报表,如用户报表、购课清单等等,其它信息却发现几乎毫无用处。为什么呢?

平台不对接是很重要的因素。比方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几百万的学员学习,但却是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数据不能互通,口径也不一致,每一个都是大数据,但只是自己的数据,对外没有接口。这样的大数据,也就自己用用吧。
比方,我们想知道学员最喜欢用什么设备、什么时间、最喜欢什么课、有什么学习障碍等等。一说都头头是道,但是不同的平台可能数据是不一样的。即便同一个平台,想要的永远没有或者看不到。然而,大数据还是在平台上默默地躺着。
对于同一门课,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课程,各有什么特点,又如何共享和开放,让学生选择等等。有可能考试不一样,教材不同,要求差别,学分差异等等。

另外,大数据也有隐私问题。很多个人的信息,照片、身份证、家庭住址、电话、微信、甚至银行卡号等等。这样的信息该如何保护?很多银行都保护不住,何况学校呢?
教育大数据该如何用?该如何用好?怎样用才能促进教育进步?很多问题需要琢磨。
需要有一个大的行动,好比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样的大行动。权威的平台,开放的内容,然后共建共享。好比京东和天猫,各个高校只是上面的旗舰店,但教育内容,完全可以打通。
2.人工智能能为教育做些什么
人工智能其实一出现甚至计算机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比方第一台计算机ENIAC就具有数学计算功能。几乎与人工智能出现同步,就已经有了智能教学系统这个研究领域,专门基于认知科学研究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问题。每两年甚至每年一届的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国际会议...
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建立不断增长的学生模型,以反映学生持续变化的认知状态,再通过教师模型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策略,调用个别化的知识然后传授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学方式,比方视频课件或实时远程授课,这样的网络教育怎么能叫现代二字?个性化在哪里?就只是上网课的时间有点差别而已吗?

3.现代科技能为教育做些什么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很多人越研究越是背道而驰。很多时候是研究是研究,实践是实践,风牛马不相及,或者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这个智能跑道能干什么?能培养出博尔特一样的体育强人吗?这个本人绝对表示怀疑。要是这样,体育大学该挤破头了?而且国家队可能会第一个买吧?
但这样的研究还是应该进行的。增强学生的体制,其实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体育的标准其实应该改革一下,身体非常好的人,可能引体向上一个也拉不上去。身体好,不一定要力气很大,或者跳绳跳得很好。完全不需要!
4.虚拟现实能够为远程汉语言文化教学做些什么
在汉语言文化教学上,虚拟现实能够做得太多太多。而目前,很多高校还是PPT加视频在线的授课,完全的课堂搬家,或者录好的视频,几乎没有什么互动效果。

用基于web3d的虚拟现实,可以轻松构造在海外不可能有的接近真实的汉语言场景,让在线学汉语的外国学员和在中国一样,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在银行,在机场,在教室,在身体,随时可以交流,有语音识别帮着纠正语音,学习累了,可以娱乐一下,学习汉语歌曲,练练太极,欣赏一下京剧...

而学员,不需要笨重的头盔,不需要高度的神经紧张,需要的只是寓教于乐,好像玩一样的学习,轻松而且愉悦。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带来进步,教育改变世界。同意这个观点的,可以相互加个关注。这个要求一点不过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