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IT行业、科研机构(机器人研究所等)、高校等,从事软硬件开发、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讲师等工作。

目前,我国较多院校有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该专业的评级较高。其他普通的一本、二本院校,很多也有开设这个专业。当然,因为开设该专业的相关院校较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要注意各院校的背景与学科实力。

“人工智能”是大学本科专业,隶属于工学大类里面的电子信息类。该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人工智能”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问题表达与求解》等。核心知识领域包括python核心编程、全栈开发、网络爬虫、人工智能等。考研可以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方向拓展。

“人工智能”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该学科自1956年提出,经历几十年,已经研发出了很多的AI程序。“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虽然不是人的智能,却能像人一样思考,甚至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了51%。但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针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教育部于2018年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但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大多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备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还有所欠缺。
大学专业分享107:专为发展先进智能装备需求而设的“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
大学专业分享108:电子电力计算机结合体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人工智能”是目前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人才需求量大。相较于其它技术岗位,“人工智能”的竞争力要小一些,薪资相对较高,现在正是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好时机。“人工智能”专业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好的数理和计算机基础,特别是数据结构、概率论、线性代数、微积分、几何、优化理论、编程等方面。数理基础好,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读这个专业。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