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6月6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科院院长侯建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十年来,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中央和地方协调联动,东中西部协同创新,科技产业金融融通发展,支撑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汇聚形成了全国上下勠力同心、锐意创新的磅礴力量。
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形成了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面向经济主战场,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支撑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深海油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加强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引领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产出了铁基高温超导、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的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经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的首位。
中科院研制建设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人造太阳”等在国际上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的利器,支撑我们在脉冲星研究、中微子振荡、磁约束核聚变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重大成果。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设施是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的,目前“中国天眼”已向来自全球14个国家、27个科学项目提供科学观测时间。
细胞治疗时代已到来
专家表示:近年来,化学药物、外科手术等传统医疗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口老化、慢性病及肿瘤高发挑战,以 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新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的热点。

在2021年我国已有两款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并成功在临床应用。
在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指导原则的发布,可以看到国家对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的重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让细胞治疗向临床产品的目标更近一步。

细胞治疗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将对人类疾病研究及寿命延长起到巨大作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