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美国时间3月16日早上 8 点,微软召开发布会,正式曝光由最新AI技术 GPT-4 加持的Microsoft 365。

就像当年Office套件在信息化浪潮中改变了办公室的工作方式一样;活用了AI技术的 Copilot,从今天开始就将彻底改变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

从ChatGPT到GPT-4再到Copilot,微软联合open AI,接连丢出三个王炸,把科技圈和全世界打工人都给炸懵了。

大家甚至都没来得及给前一个产品起个合适的中文名字,后一个产品就隆重登场了。

留给其他科技巨头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乎,百度并不成熟的人工智能系统文心一言仓促上阵。李彦宏在发布会上说得越多,百度的股票就降得越快。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谷歌的办公软件也悄然升级。其实谷歌也不想“悄然”,实在是微软风头太盛,完全盖住了谷歌的光芒。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科技巨头需要这么着急吗?就不能准备好了再登场?那恐怕就来不及了。

当吃瓜群众还把ChatGPT当成一个有趣的聊天机器人调戏时,谷歌和百度就已经坐不住了。

看看这个应用场景:人们提问,ChatGPT回答,这不就是搜索功能吗?而且ChatGPT可以给出唯一的答案,这就省去了人们浏览搜索结果的时间。

而Copilot的登场则给出了ChatGPT的第二个应用场景——办公智能化。这一次人工智能直接嵌入了微软的office系统。想想世界上有多少人使用office系统?

一旦人们熟悉了这个系统,即使之后其他科技巨头推出更好的办公系统,人们出于习惯都未必会更换系统。

这在科技史上并不罕见。比如电脑键盘的布局,其实在打字效率上并不是最合理的。

因为这键盘是为早年间的打字机发明的,这么排布是为了解决打字机的机械故障问题。但是如今的电脑键盘,不会出现当年的那种机械故障了。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全世界的人们都习惯了这个键盘布局,即便后来有人发明了布局更合理、打字效率更高的键盘,人们也懒得重新适应了。

人类的这种惰性就让各大科技巨头非常着急,因为一旦人们适应了领先者给出的方案。这块市场恐怕就没有后来者的一席之地了。

所以尽管产品还不成熟,科技巨头们还是着急忙慌地拿出来亮个相,刷刷存在感。

和科技巨头一样着急的,还有普通打工人,感觉自己的工作分分钟就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那些可能丢掉的工作,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就像微软这次发布会上所谈到的:我们将太多时间花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上,这些任务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创造力和精力。

咱们举个例子。在几十年前,家庭主妇们还要面对繁重的家务劳动,洗衣服、做饭、刷碗、擦地……基本上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她们迫切地渴望自己能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被解放出来。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人类发明了一系列家用电器,煮饭交给电饭锅,洗衣服交给洗衣机,拖地交给扫地机器人,刷碗交给洗碗机。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家庭主妇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被解放了出来,她们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光,无论是休息、购物还是充实自己,这显然都比从事繁重而重复的劳动更有意义。

同样的道理,过去我们为了制作PPT,得到百度上搜模板,搜攻略。现在不用了,你只需要告诉 copilot 你想要一套什么样的模板,展现出什么样的风格,它就会自动帮你生成。

这当然极大地节约了我们的时间,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把那些重复性工作交给人工智能,而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

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量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们恐怕要转行了。比如那些售卖PPT模板的、教授PPT制作课程的,如今打工人不需要他们了。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有一个洞见叫做“创造性破坏”,意思是所有的创新都有可能会对旧有事物造成破坏,然而这是社会进步所必然经历的新陈代谢。

这样的“创造性破坏”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比如当年发生在英国的“卢德运动”,工人们冲进工厂砸烂机器,因为机器取代了他们的工作。

再比如集装箱的发明遭遇了码头工人的强烈抵制,因为集装箱加吊车让码头工人直接失业了。

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可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样的事情将会一再上演。所以,科技进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止。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进步在取代了一些岗位之后,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而这一轮办公技术的进步,又未尝不会带来新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被取代的工作,却想象不出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被创造出来。

放到20年前,你能想象会有网约车、外卖小哥、直播带货、探店博主这些岗位吗?

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拥抱这一趋势,努力提升自己,确保自己不会被替代,去寻找新的机遇。而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人类天生就有梦想、创造和创新的天性。而阻止这个天性发挥作用的,是懒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