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中医药行业再迎重大利好!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对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统筹考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等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领域,规划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重点任务。

其中,《规划》提到要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在创新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支持中医医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系统等临床应用。
作为中医人工智能行业领军者,脉景一直致力于以千年中医精华为核心,通过现代前沿科技传承并发展中医事业,自主研发的“脉景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技,赋能传统中医,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同时,脉景围绕“医”、“学”、“药”、“营”等场景提供智慧中医综合解决方案,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升级。
此次《规划》的发布,为“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脉景紧跟政策导向,积极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
AI助就好医,筑牢中医根基
《规划》制定高瞻远瞩,定位准确,尤其是在医疗服务方面将重点解决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薄弱等中医药发展最核心、最基础的问题。
中医药的根在基层。《规划》提出,要做实基层中医药重点服务网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一直以来,脉景都非常关注基层医生的成长。传统中医成才路径漫长,成为名中医更是难上加难,脉景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快速培养高素质的基层中医,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名医间的差距,从而解决基层中医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规划》中提到,鼓励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研发应用。脉景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海量名家经验和临床数据,模拟顶级医生临床思维,年资浅、基础弱的“初级中医”在系统的帮助下,就可以具备接近于名老专家的诊疗水平。由此从根本上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目前,脉景已陪伴2万多名基层医生快速成长,为60多万名患者提供服务,开方准确率远超92%。未来还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为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特色化培训、数智化传承,守护中医源动力
中医药人才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医药文化遗存及古籍等是理论、文化源头。把“源”护好,中医药发展才有不竭的力量。《规划》提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开展中医药活态传承工程,开展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技术方法和临证方药挖掘整理和应用推广;开展中医理论、技术、方法原态保护和存续。
高等教育和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脉景创新思路,用AI系统打造第三种培训优秀中医生的方法,以此成为传统模式强有力的补充。
一方面,携手全国名中医带来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于一体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医生借助脉景系统直接进行临床实践,巩固并持续提高培训效果。理论实践相同步,帮助医生快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诊疗思维。
为什么老百姓看病都喜欢找老中医?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在全国,名老中医一共只有几千名,他们的经验智慧不但是他们一生的积累总结,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他们中很多人已进入花甲甚至耄耋之年,这些国宝级中医人才的临床经验亟需抢救和继承。
为了能够更加原汁原味的保留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智慧,脉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名老中医AI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依托于名老中医个人多年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打造名老中医个人专属智能开方引擎,帮助年轻医生轻松“复刻”名医大脑,推动中医药的活态传承。

稳定供应好药,保障中医好疗效
中药是中医诊疗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长期以来,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有效性等问题引发公众高度关注。《规划》中提到,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研究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中药安全监管,实现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好医配好药,才有好疗效。除了让老百姓在基层“看上好中医”,还要让他们“用上好中药”,从而打通高质量诊疗效果的“最后一公里”。为了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脉景与国内各大龙头药厂达成战略合作,保障优质好药的供应。在质量把控方面,严选品牌供应商,从源头抓起,全程质量可追溯,日常监督高标准;在货源供应方面,整合多家大厂资源,品类齐全,药品充足,全方位满足用药需求。让基层不再缺药,让疗效得到保障。
持续技术升级,为中医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如今,信息化已然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规划》中也专门提到,推动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构建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
信息化不仅能解放医生生产力,让他们摆脱繁琐事务,把重心放在诊疗上面,还能为个人临床研究、国家科研项目等提供重要支持,促进中医获得可叠加式发展。脉景始终坚持以科技之力发展中医事业,持续进行技术升级。除了提供智能开方,还能实现门诊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管理,支持电子病历永久保存、远程预诊、自动安排门诊等等,帮助医生提高效能,为中医发展加速度。
脉景统计分析功能还会对各项门诊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以图表化呈现,辅助医生经营决策以及后期临床研究。目前,脉景正逐步形成一个庞大、标准的数据库,为构建国家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助一臂之力。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脉景将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升级,守中医之正,创技术之新,为开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