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基”文章分四个系列:股市动态、市场估值、企业盈利、综合形势,顺带一些杂文。这是杂文中的一篇,讨论股市择时的方法:《机构投资者怎样在股票市场择时》。
粉丝特权,本文续篇《“盈利+估值”能否把握股市涨跌》已成稿,预计一周后发布,如果大家有兴趣提前了解,可关注“股债基”后,私信“择时效果”,先睹为快。
正文
“择时”或者叫“仓位管理”是所有金融市场投资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股票市场更是如此。在判断股市涨跌走势时,常见的思路是分析股市的“企业盈利+市场估值”变化,不同机构有不同的操作手法,梳理出来供大家实际投资中参考。
一、“盈利+估值”择时的思路和出发点

思路的出发点:
——企业盈利是股市涨跌的重要因素,所有的故事,近期的也好,未来的也好,都要以盈利为基础才讲的圆满。
——估值水平有均值回归的特点,物极必反,估值高了,股市大概率要跌;估值低了,股市大概率要涨。
——估值水平比较高时,股价对“盈利变化”的弹性较大;而且“估值水平”本身对利率变化的弹性也较大,造成股价的波动性较大。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高估值时期需要适度降低股票的仓位。
二、机构对“盈利+估值”择时的运用
工作原因,接触的机构较多,因此有机会了解不同类型机构的择时方法,将有代表性的总结一下:
机构1: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月度宏观经济数据,来判断基本面或者企业盈利所处的阶段;对于估值,比较股市、债市收益相对高低,借此判断入场时机。
机构2:将GDP作为基本面/盈利的代表指标;将近一年来PE水平的历史百分位数,作为仓位管理的辅助工具。
机构3:将“ROE边际变化”作为上市公司盈利变化的指标,将“估值异常比”,即“处于异常估值水平的个股数量占比”作为仓位管理的辅助工具。

三、各版本“基本面+估值”择时方法的比较
前方高能,请保持耐心两分钟。
机构1 采用的方法比较复杂,使用了人工智能的一些手段,在基本面/盈利判断方面,内部逻辑难以直观表述或者理解;在估值水平判断方面,采用方法的是计算股、债的相对收益,判断哪类资产更适合投资,这是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私募基金常用的一种方法。
机构2和机构3的思路更加一致,也更被大家熟悉。相对而言,不管是分析企业盈利、还是评估市场估值水平,机构3应该更加可取。
在分析盈利方面,与股票价格直接相关的因素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机构2采用GDP观察盈利是一种替代方案,存在较大缺陷,盈利水平=(收入-成本)/投入,GDP表示的是全社会的总体“收入”,并不能简单替代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而机构3依据ROE分析企业盈利的变化,更加直接可信。
在评估市场估值水平方面,机构2直接计算当前股市PE在历史PE中的百分位情况,与机构3采用“处于异常估值水平的个股数量占比”量化估值水平高低的方法,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试图找到发生“均值回归”概率较大的估值水平,但机构3采用的“估值异常比”方法更加稳健,由于这种算法内,隐含处理了PE水平的趋势性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更加具有可比性。而机构2直接采用PE的历史绝对值水平作为比较基准,会受到PE水平趋势性漂移的影响,造成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可比性较差。
四、择时效果
机构3使用的择时方法易于操作,也更加稳健,因此作为重点分析,测算从2005年以来,采用这种方法在A股市场上的投资效果,具体内容见《“盈利+估值”能否把握股市涨跌》,文章已写成,预计一周后发布,如果大家有兴趣提前了解,可关注“股债基”后,私信“择时效果”,先睹为快。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