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之翼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作者:张乃芳(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研究员)

在全球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中,新时代的中国把握历史大势,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探索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建设数字中国必须把价值引领摆在首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让数字建设发挥出利民惠民的实践伟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数字新力量,以大数据的思维范式、技术效能实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融发展,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维度,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之翼。

一、大数据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交织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接续发展中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首先,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创新性。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追求,即是对当时人类社会“走向何处、何以解放”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他们全面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从发现的现象问题入手,深刻揭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问题,再由特殊上升到一般,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次,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当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现实力量,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如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形成数据与理论的双驱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的崭新课题。

二、大数据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价值交融

首先,从价值力量上看,大数据思维是托起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焕发时代新力的“千斤顶”。大数据思维中的全样思维,超越了以往抽样数据、小数据在量上的局限,迈出了“一切皆可数据化”的新步伐,为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发展铺设了更加坚实的平台。大数据思维中的容错思维,为海量数据中凸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轨迹提供了技术支持,避开了传统抽样数据、小数据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固有陷阱,克服了其质上的不稳定性,让规律“看得见、摸得着”,为发现规律、预测规律提供了技术助力。大数据思维中的相关思维,通过抓取海量数据、进行智能计算,使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容易突显。可以说,大数据技术既推进了“知其然”的力量,也有助于更加迅捷、准确地发现、验证因果关系,提升了“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时代进一步丰富、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次,从价值方向上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是校准大数据思维价值实现方向的“指南针”。全样思维使全面把握数据成为可能,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才能避免数据的平面化,使我们在面对海量数据时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才能抓住关键,实现对整体局面的把控。

三、大数据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交互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情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于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大数据技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发挥出更大的效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大数据技术人员的深度实践交互。在具体技术层面,只有真正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真切地感受、把握到技术带给具体研究的助力;才能进一步发现技术尚未达到的层面、指向技术继续伸展的空间、提出技术继续改进的具体要求。在技术逻辑层面,大数据技术的算法逻辑决定着数据结果的输出和呈现,决定着社会个体的数据获取,直接塑造着数据生产与用户的关系。面对当今奔涌的数据浪潮,要想透过水面浪花,探究到水底深流,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推进大数据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交互。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