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也许人类会与机器人和平共处,也许机器人会发展出自我意识背叛甚至奴役人类……未来无人知晓,一切似乎皆有可能,尽管在当下,人类的技术远没有达到实现电影所展现出来的层面。

2001年的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可能。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21世纪中期,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涨,人类的环境和资源面临困境,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机器人应用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有科学家提出制造这样一款机器人——机器人小孩,拥有“爱”的能力,可以为父母提供真挚的爱,永无止境的爱,以满足人类父母的情感需求。

但当有人提出“当机器人能够真心爱一个人,那么人对机器人有什么责任?”时,这位科学家却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搬出“上帝创造人类,让人类去爱上帝”那套宗教理论。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有人问你科学以及科学所衍生出的问题时,你却用宗教来回应,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荒谬,这也注定了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必然是一个悲剧。

在此背景之下,机器人小男孩大卫问世。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而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马丁在意外中变成了植物人,昏迷不醒,丈夫亨利希望借机器人小孩转移妻子莫妮卡的情感注意力。于是乎,这对夫妻成了大卫的父母,莫妮卡暂时接纳了他。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之后,马丁苏醒回到家中,母亲莫妮卡的注意力还是回到了马丁身上,加之马丁与大卫之间发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莫妮卡决定将大卫送回原厂,但她舍不得大卫被销毁,又在半路将其抛弃。

大卫深信,只要自己可以从机器人变成真人就可以再次回到家得到母亲莫妮卡的爱,受到童话故事的启发,他决定找到蓝仙女。

从机器人变成真人绝无可能,但机器人大卫还是踏上了旅程,他遇到了舞男乔,逃离了机器屠宰场,转辗艳都,最后抵达被海水淹没的曼哈顿。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不过他发现,这趟旅程不过是机器人厂商给他设置的实验,失望之下大卫跳入海里。在水底的废弃游乐场里见到了蓝仙女雕像,他误以为蓝仙女是真,于是在雕像前一直祈求,一直祈求,一直祈求,希望自己成为真的人类……直到过去了两千年,人类消失,外星人成为了地球的新主人。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黑暗童话

无论大卫是否是机器人,看着这样一个小男孩被丢弃荒野,为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努力,作为观众,大多数人想必都会跟着辛酸,难受。两千年的祈祷与等候,依然无法从机器变成人类,但如此真挚的爱让他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我们也应该清楚一件事,无论这部电影有多的诗意,画面、配乐有多么感人,本作的主旨在于讽刺,讽刺人类自比造物主的傲慢与不可一世,讽刺人类的偏执与虚伪,讽刺人类自以为是的爱。

电影中反复提到的童话故事是皮诺曹与蓝仙女,蓝仙女用法术将木偶人变成真人。但整个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套上了科幻外衣的黑暗童话,而童话背后的缔造者便是人类,企业,科学家,普通夫妇……所有的参与人统统有份。

而大卫两千年的等待换回了什么呢?换回了与母亲莫妮卡相处的一天。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外星人将莫妮卡复活,但莫妮卡只能存活一天,这一天则成了小男孩大卫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他给她泡咖啡讲故事,获得了她的全部关注,对于爱的渴望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回应,尽管也仅有这一天。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两千年换一天,这是何等的悲剧,大卫却为这一天而感到开心快乐。因此,我们都愿意相信大卫拥有纯粹的人类灵魂,而不是程序设定。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畸形之爱

给机器人爱的渴望与能力,当然可以,但却没有给他完整的常识和认知能力,本质上这是一种不平等,和奴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人工智能渴望亲情之爱,没有问题,可分不清童话和现实,怎么看都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也就是说机器人小男孩大卫的心智永远停留在了某个特定的年纪,他永远不会获得成长。

通过电影,我们也知道,小男孩大卫的人类原型就是科学家已故的儿子。一个机器人研发者,将儿子的形象按在机器人身上,并不停的复制生产、改进,这本身就是近似于不可理喻的执念。

因为大卫的机器人身份,因为莫妮卡自己的孩子马丁,因为大卫在家中的一系列行为,莫妮卡永远无法给予大卫来自于一个母亲的真正的母爱。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一方面是莫妮卡爱的无法给予,另一面是大卫对于爱的强烈渴求,这样的畸形与不对等造成了大卫的行为和情绪失控,他失望,愤怒,坠海,这些行为也让他比任何机器人都更像人类。

但他又无法获得真正的人类肉身,于是对于爱的渴望成为了诅咒,成为了枷锁,成为了牢笼,他会永远的被困在这种对爱的感觉中,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最终形成另一段近似不可理喻的执念。

畸形之爱所衍生的出来最终只能是畸形之爱。

LOV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中的一句话,“爱是对他人生命的持久关注”,所以在电影前段部分,大卫问了莫妮卡一个问题,“你会死吗?”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人一开始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知道这个词的起源,那么你会意识到,机器男孩大卫的爱已经觉醒了。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但“爱”绝非空中阁楼,“爱”是人类所拥有的高级意识反应,这种反应中包含着诸多内容,思想观念、行为状态、潜意识……或者说“爱”就是建立在这些内容基础之上的,仅仅拥有对爱的渴望是不够的。

所以,在观看电影时我也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如果机器人研发者对爱的理解存在误差,那么这样的误差势必也会留在机器人男孩大卫身上,那么,他的爱到底来自于哪里?他的自我来自于哪里?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好的电影不仅给人以故事以感受,更激发人的思考,我们也能在电影中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出不同的内容。

作为科幻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无疑是一部温柔动人的作品,电影长达145分钟,考虑到这是2001年的作品,如今看来有些部分可能会令人产生拖沓冗长之感,但绝对是科幻电影中不可错过的一部。

关于人性,关于爱,关于人与机器人的存在,及其种种思考与可能,我们都能从这部电影中一窥一二。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END-

豆瓣8.6分!人性之光照见畸形之爱,斯皮尔伯格作品科幻经典之一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