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炒作到什么阶段了?还能买吗?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人工智能炒作到什么阶段了?还能买吗?

今天A股很割裂,指数是涨的,成交金额也超过了万亿元,实际上涨的个股却只有2000家,下跌的反而有2700家。很显然,只是少数题材和概念的狂欢。没错,就是以芯片、人工智能等为首的科技股。

同花顺今天大涨18%,说是可以智能炒股?。

最无厘头的是景嘉微等一批国家大基金宣布减持的股票。昨晚看到消息,有些人还担心,骂骂咧咧,结果今天一看,意外20CM大长腿涨停,转而眉开眼笑。另外,科大讯飞也是顶着减持公告10CM涨停。

基本人工智能从概念到应用,到算力底层都炒了一个遍了。

那么现在还是继续追还是获利了结?

首先我们看看科技股的投资的逻辑。

研究机构Gartner在1995年就发表过技术炒作周期理论,这套理论用来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与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

人工智能炒作到什么阶段了?还能买吗?

一项新技术的发展会经历5个阶段:

1.技术萌芽期:有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和概念。

2.期望膨胀期:在此阶段,媒体会大肆的报导,非理性的渲染,产品的讨论度无所不在。

3.泡沫化的谷地期:在此阶段,大众对科技创新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但可能有些创新应用是成功的,但通常有更多是失败的,科技创新无法满足过度的期待,所以很快的退流行,媒体对该科技创新也无兴趣。

这个时候是最难受的,新技术研发大量投入,产出有限,财务报表难看。

4.稳定爬升的光明阶段:在此阶段,虽然媒体不再讨论,但是少数企业不放弃,并改良出更好的技术将其更实际的应用。

5.实质生产的高峰期:在此阶段,科技创新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技术被广泛採用,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例如2019年开始的新能源。

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化的谷地期都在渗透率1%以内,在技术萌芽期,基本属于主题投资,只要蹭上概念就可能涨,等发展到期望膨胀期 ,市场开始出现一些负面新闻,股价开始见顶,市场也会开始审视商业模式和产品,未来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找到商业模式的公司,未来会走渗透率成长的成长股逻辑,找不到的股价就会跌回去。

现在的人工智能基本处于期望膨胀期,2000年的互联网,2013年新能源车,都经历过期望膨胀期,股价随时可能见顶,没有商业模式和业绩的公司还会跌回去。

尤其我们现在要注意以下两个风险:

1、美国制裁的风险,寒武纪和海光信息面临的制裁风险相对大一些,这两个公司设计的芯片应该都需要台积电代工,可能遭到美国的限制。

2、减持的风险,很多AI方向的公司炒的太高了,面临被股东减持的风险。

近期不少计算机和电子相关公司都出现大股东减持,包括景嘉微、科大讯飞、格灵深瞳、当虹科技、创业黑马、奇安信和寒武纪,股东减持可能会对这个板块的炒作产生比较大的压力。

不管怎样,就如英伟达老板黄仁勋说的,AI已经进入了IPHONE时刻!

未来肯定是星辰大海,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耐性,没有先手的不要强上,很容易入坑。要选择有成熟商业模式,有可兑现业绩的公司,在安全的位置买入。关注我,以后我们会着重谈谈这些公司。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