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的“天眼”,直-18Y舰载预警直升机公开执行任务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前段时间,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编队在航经中国赤尾屿附近海域时,日本海上自卫队惯例出动反潜巡逻机,对“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拍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御用摄影师”拍摄到了处于警戒巡逻状态下的直-18Y型预警直升机。

 

直-18Y预警直升机

由于“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部署难度很大,再加上国产空警-600舰载预警机还处在研制当中,因而其上配备的都是舰载预警直升机。之前网上还有猜测配备的到底是进口的卡-31还是国产的直-18Y,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拍摄到在“辽宁”号航母编队周围巡逻警戒的直-18Y,说明“辽宁”号航母配备的舰载预警直升机就是直-18Y。

直-18Y预警直升机是在直-18运输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而直-18是直-8F的大改版本,将原来直-8F的主旋翼和尾桨换成复合材料,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大功率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原机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并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等,各方面改动之大几乎可以说是重新设计了一遍,各个系统也应用了国内最新的技术,综合性能比直-8F有质的提升。

直-18运输直升机长23米、高7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3.8吨,动力系统由3台涡轴-6C发动机驱动,在三发充沛动力下,飞行速度达到了30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9000米,最大航程接近1000千米,且具备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全天候、全地域飞行能力。也正是由于该机飞行性能和载荷能力都十分优秀,因而被选做舰载改装平台,发展出了直-18Y预警直升机和直-18F反潜直升机。

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到正在航母编队上空巡逻警戒的直-8Y,能看到机舱尾部的预警雷达天线已经放下

直-18Y预警直升机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机舱尾门处的平板状预警雷达天线,该雷达天线安装在旋转支柱上,该支柱可上下收放,起飞和降落时向后向上收起,将雷达天线收纳到机尾的整流罩中;等到直-18Y飞到空中,准备执行巡逻警戒任务时,支柱向下向前放出,直到与机身呈90度,此时雷达天线放置到位,完全悬吊在机身下方,不受机体任何干扰和遮挡。预警雷达采用相控阵体制,扫描速度快,可在数秒钟内完成对多个目标的同时搜索、跟踪和识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具备电子战能力,能对来自海空的威胁及时报警,发出有效的目标告警信息。

此外,天线安装支柱还具备旋转能力。不过并不像卡-31预警直升机雷达天线那样一直在转,因为卡-31的预警雷达是机械扫描,所以需要360度旋转,而直-18Y预警直升机用的是电扫描相控阵雷达天线,无需旋转就可完成扫描,旋转天线的方向是为了加强对某个方向的探测。由于直-18Y预警直升机的工作高度较高,因而对各类目标的探测距离都比较远,对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大约为150千米左右,大大弥补了舰载雷达对中、低空目标探测距离有限的不足,提升了航母编队的整体预警探测能力,使舰载防空武器有充裕的时间对来袭目标组织多次抗击。

我国自研的直-18Y舰载预警直升机

同时,直-18Y预警直升机还是集信息探测、信息处理和指挥控制于一身的现代空中指挥所,能够对较大范围内的目标活动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以及对己方兵力活动情况进行指挥和控制。之前央视报道直-18Y时展示了机舱内部的情形,虽然视频经过打码处理,遮住了显示屏上的保密内容,但还是可以看出机舱内布置了四个战位,估计是1名指挥员,1名雷达操作员以及2名空中编队指挥员。这种配置在舰载预警直升机中算是比较优秀的,要知道E-2固定翼预警机上也只是配置了3个战位。

战力倍增器

根据国外航母使用经验,航母固定翼预警机每天的最大平均出击次数在1.5次左右。在实际作战行动中,又不可能随时都保证所有的飞机处于完备状态。因此,美国的大型核动力航母最少都会配备4架E-2预警机,以保证任何时候都有预警机处于戒备状态。

直-18Y舰载预警直升机有力的增强了我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

而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海军现役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上的预警直升机配备数量也是4架,按照一架预警机每天出动1.5架次计算,可以获得正常每天6架次的出动次数,这样可以基本覆盖全天24小时的对空对海侦察和空情指挥。可以说,直-18Y舰载预警直升机的服役,大大提高了中国航母作战群的预警探测能力,增强了编队对于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抗击能力,从而有力的增强了我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