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山:智能化改造探索者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这些创新设备,都是我带领团队自己研发的。”环顾着厂房内整齐排列的智能设备,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在山说。

 

  2008年,李在山进入公司担任检验员,刚入职就被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浓厚的改造氛围所感染,看到此时的设备大多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他便有了智能化改造的心思。在工作中,李在山善于钻研,帮助企业在多项产品的生产中提升了效率,且质量稳定。因此,2014年,公司开发MES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时,便决定由李在山负责主导研发。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系统研发,公司没有技术基础,市场上外围也没有借鉴对象,李在山只能从零开始,一行行敲代码,经常加班加点,在生产线各处奔走调研需求。

  经过1年多的研发工作,2015年8月,李在山带领团队终于顺利完成了企业一代MES系统的开发工作,实现了两化融合,使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他的匠心研发下,2016年公司获得青岛市数字化车间认定,2022年获评青岛市智能工厂。

  为期一年的研发过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追求极致的李在山也从未在研发过程中放弃他的“改造精神”。由于活塞杆制造的转换工序需要周转,需要用周转车拉到指定位置,只能用小盒装货转运。因工序要求,工人要在分装盒上张贴标签以方便监控流程,这就导致了分装盒与标签的使用量巨大。

  为了精简成本、方便管理,李在山重新设计了周转车,由垂直搬运改成水平搬运,在车上加装自动提升机,使周转车直接和设备对接,省略了分装盒步骤。经过五次升级迭代,新型周转车已经能与厂区所有设备适配,节省了70%的人工成本,成功经验在全行业推广。

  “在智能化研发过程中,感触最深的环节就是‘找问题’,即便按照图纸生产加工安装,运行时也会出现问题,为确保稳定性,我要经常跟线调试,一旦报错停止,即使在深夜也要立即回到公司检查。”李在山说。

  2014年到2022年,在李在山的引领下,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的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于2022年实现了所有设备物联网,具备了智能工厂底层条件。

伴随工业4.0时代的到来,原本的自动车床已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此公司决定,进一步整合所有工序,打造智能加工设备,将各工序整合,由1台智能加工设备一次性实现。李在山团队再一次重任在肩,开启了新一轮攻关。短短2个月时间里,李在山总共设计出6套方案,各有特点,后经智能化设计理念的不断淘汰,最终敲定“全数字化控制、一键换型”的IERTP-00的设计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82台套智能加工设备的研制并投入使用,目前设备各数据参数运行良好,产品质量技术指标稳定,进一步解放人力,节约场地空间,减少搬运浪费,使产品生产周期缩减50%,年增经济效益8000万元。在李在山的努力下,公司2023年获评山东省数字化车间。

记者 李宗杰 通讯员 宋少敏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