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C轮及战略融资,高端眼科设备「Intalight赛炜」正开拓海外市场丨专精项目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文丨肖千平

编辑丨袁斯来

眼科OCT,这是用于眼底病变诊断的医疗设备,通过OCT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获取视网膜等组织的微米级分辨率图像。

同时,这又是一个长期由进口品牌占据垄断地位的领域。《2023中高端眼科设备白皮书》显示,2020年以前,以蔡司、海德堡为代表的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眼科OCT 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最近两年,这一垄断格局开始松动:2022年,在可溯源的中标OCT设备中,国产品牌占比已经达到45%。

「Intalight赛炜」(原「视微影像」,以下简称赛炜)也是推进眼科OCT国产替代的力量之一。2014年在硅谷成立,赛炜近年连续发布多个新技术及产品,突破眼科OCT成像质量、广度等关键指标。2023年,赛炜连续完成国寿股权与前海方舟领投、深创投等机构跟投的超3亿元C轮融资,以及产业资本华厦眼科数千万战略融资。

赛炜创始团队拥有20余年硅谷工程化、半导体光学及高端医疗设备开发经验,联合创始人彭先兆、李冰均为高考状元及留美博士,分别是光学系统及医学图像算法专家。在团队技术基础上,赛炜眼科OCT设备在图像质量、检出率、广度等指标上不断迭代。

具体来看,赛炜在2019年首发20万速商用扫频OCT,首次在商用机上搭载人工智能分层技术;2020年发布16.2mm超级深度成像产品,刷新商用OCT最大成像深度记录;2021年发布130°超广角OCTA(即OCT血流成像设备,对OCT的拓展),突破了商用OCT最大单次扫描范围极限,拓宽临床适应症。

2022年,赛炜发布了“如意全眼OCT”,在突破各项参数的基础上,融合了全眼轴可视化生物测量、前节OCT、后节OCT、前节OCTA及后节OCTA几大前沿功能,能够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多项检查,保证临床和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软件算法也与OCT设备成像质量紧密关联。赛炜结合3D PAR技术及Deep Layer人工智能分层技术,提高对微弱血流信号的灵敏度,对复杂病变和早期微小血管病变有更高检出率。

Intalight赛炜全新一代150°超广角血流OCT成像,图源企业

2023年以来,赛炜推出全眼扫频生物测量新技术,采用全新眼轴测量模式,完成人工晶状体优选和计算。新一代150°超广角OCTA产品,则进一步扩展商用OCT最大单次扫描范围边界。

市场方面,赛炜OCT设备在国内装机数量超过200台,其中75台以上为全国及省级标杆医院,且大部分设备作为标杆医院主力机使用,这些设备也已帮助国内专家学者发表了近百篇国际期刊SCI论文。

与此同时,赛炜也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已收获世界级专家认可。赛炜目前已与10家以上全球顶级眼科中心达成学术合作,产品在美国工程院院士/OCT发明人David Huang教授与OCT/OCTA领军人Yali Jia教授团队、美国华盛顿大学王瑞康(Ricky Wang)教授团队、美国斯坦福大学Robert Chang教授团队、法国眼科影像大师Adil EL Maftouhi团队等装机使用。

对于未来,赛炜规划以“如意全眼OCT”技术为核心,结合算法及大数据能力,研发针对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等领域的高端眼科设备产品,功能覆盖眼科诊断及治疗。此外,赛炜也将开拓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包括眼轴及脉络膜监控、智能硬镜验配等。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