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教育的根本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美好品德。
近日,济南高新区科航路学校二级部举行了以“诚实的品格”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沙龙。
诚信是个人品格的基石,许多优秀的品德素质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诚信的品格,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铺垫了基石。怎么利用平常生活中的言语行动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呢?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李老师和家长们做了深入的交流。
支招一:给孩子树立讲诚信的榜样。
1、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平日里有的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喜欢投机取巧,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等等,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天长日久,孩子也会形成这种品行。所以,父母平日里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拥有优秀的道德情操,为人诚实守信,做孩子的好榜样。
2、说到做到,对孩子讲信誉。辅导员李老师通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提出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负责,很多父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本来已经答应陪孩子去某个地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失约于孩子。这种不守信的行为不利于孩子诚信品质的建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容易出现承诺的事情做不到的现象。他们会想,爸妈总是说话不算数,我也没必要这么努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父母对待孩子应该做到讲信誉,怎么说就怎么做,不要说过的话不算数。
支招二: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
1、为了免受处罚。辅导员李老师通过“作业不见了”这件“小事”,分析了诚信的根源,对待自己做的事情要敢于承认,敢于担当,作为孩子的家长,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不能一味的责怪孩子,或者忽视这些“小事”,应该与孩子共同面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2、出于无奈。孩子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看法,当为了遵守与伙伴的约定而出于无奈不诚实的时候,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3、为了讨父母欢心。还有一些不诚实的行为是为了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夸赞,这种外表看起来的“虚荣心”,不需要刻意追究孩子的责任,可以采用淡化的方式减少这种不诚实行为出现的次数,或者暗示孩子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
支招三:强化孩子的诚信行为。强化孩子的诚信行为是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孩子有诚信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这样能够有效强化孩子的诚信度,使诚信变成孩子的内在品德。
最后,家长们一起交流了在生活中的教育心得,有耐心倾听,有热心分享,有共情,有同感……
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耐心的辅导员们走到家长中间,和家长交流讨论,给家长排疑解难。
家长们对于这次的沙龙活动热情极高,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听不完的经验。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家校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家庭教育的德育指导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