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我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名单,
全省共有721所学校上榜,
其中临沂有115所学校榜上有名。
另外,
临沂等4市同时成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
为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省教育厅组织了省级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县(市、区)、试点校的申报工作。经过逐级推选、材料评审、专家遴选,确定了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临沂市4个市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
本次试点市、县(市、区)的遴选,综合考虑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遴选的试点市、县(区)都是在全国、省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亮点和推广价值,具备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可承担重大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建设、师生展示等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另外还确定了721所学校为首批试点校。
记者从名单中看到,
临沂有115所学校成为试点校,
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等。
临沂115所试点学校
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
临沂市力争到2020年将所有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当前,临沂市正处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社会经济发展配置新引擎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市委书记王玉君对临沂市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教育局率先响应号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科技推动沂蒙教育的发展,并启动了“全市建设不低于50所智慧校园”计划。
临沂九中的智慧课堂教学。(资料图片)
■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
助推教育现代化
“推进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临沂把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化助推了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采访中,临沂市教育局局长尹传斌说,“目前,智慧教育云平台已基本覆盖全市1700所中小学。”
智慧教育云平台如何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这得益于临沂智慧教育云服务项目工程的实施。“当时实施这一工程是为了解决农村娃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临沂市电教馆馆长徐万东说。
2016年,临沂市专门组织专家团队,论证云平台建设方案,达成了政府、企业、教育“三方合作”共识。2017年1月,临沂市按照“统招分签”形式,与拓普公司签署了5年合作协议,确定由政府出资购买教育云服务。为保障学校承接云服务能力,临沂市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和电教费经费标准,由小学66元、初中84元分别提高至90元、110元。
目前,临沂市有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1所、中央电教馆“百所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1所、省级区域综合试点学校6所、市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学校200所,一大批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学校。今年3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县(市、区)和试点学校,临沂等四市成为我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临沂朴园小学、临沂九中等115所学校名列试点学校之中。
■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
“建设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我们通过优质课程开发、教师全员培训、学生使用的个性化建设,实现了教学研的深度融合。”尹传斌说。
三年前,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在拓普公司成立教育教学研发中心,从全市首批筛选500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名师建设团队,集中开发精品课件、精品教案、趣味微课等课程资源,并聘请高校专家审核这些课程资源,确保了课程的实用性和优质性。在3年的时间里,课程资源建设从1.0版逐步升级到4.0版,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微课,同步延伸到精准练习组卷和学业测评。目前,该市已开发优质课1.48万节,精品微课9207节,引进课程资源213万余份。
为实现对教师培训的全员覆盖,临沂市成功研发《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教材》,通过“线下线上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程授课。据悉,基于综合素质评价,临沂市研发的人工智能在线学习产品正在测试,明年便可在全市推广应用。在线学习产品推广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就可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多维度分析学生的技能、学科核心素养等指标,实现因材施教。
(临沂十一中)
临沂十一中的智慧课堂是临沂市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7年前,临沂十一中历经合作学习、翻转课堂、“235导学一体”教学,最后发展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突破教与学的时空边界,营造了“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学习环境。2018年,学校获评国家级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示范案例学校,代表山东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成为全国云教学联盟理事单位、山东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
■城乡同步上课,推进教育信息化
“你能领大家把对子读一下吗?”“天—地、美—丑!”两个教室的学生同时读起了对子。这是去年12月,平邑二小和平邑县丰阳镇香山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同步课堂传输,在上《对对子》一课的情景。“以前到县城听课,感觉他们讲得真好,但很难学得来。现在好了,不出校门就能看到这些名师上课。我们学校的孩子也能和县城孩子一样跟同一个优秀老师上课了。”与平邑二小建立教学互助单位的丰阳镇老教师付德安说。
丰阳镇是平邑县偏远而又贫穷的一个乡镇,上述城乡同步上课的情景,是平邑县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生动写照。“我们老师现在上课可生动了,我们能听歌、看动画,还能看科学演示实验,可有趣了!”丰阳镇峨庄完小的学生赵若涵说。
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中,“人人通”最为关键。临沂市以“人人通”项目带动学校、教师空间建设。截至去年12月份,全市共建设学校空间1267个、班级空间2.8万个、教师空间8.3万个,用户数达202.7万人,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需求。
“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力争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智慧校园。”谈及我市的教育现代化愿景,尹传斌充满信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