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席森·图灵,也译作阿兰·图灵,你也许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绝对不会没听说过人工智能。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图灵则被誉为AI之父。而且在二战期间成功破译了德国当时最著名的密码系统英格尔码(ENIGMA)。

1939年秋,因战争需要,图灵临危受命,从事军事工作,负责破译英格尔码密码。接到这个任务后,图灵专门设计、建造了一台机器,破解德军的英格尔码密码,也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军用计算机——图灵机。后来,图灵机在军事中得到广泛应用。
1941年,英国情报机关利用图灵机截获并准确破译了德军的一份密电,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世界上最厉害的一艘巨型装甲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军路线。英军当即设下埋伏,击沉“俾斯麦”号。造成德军如此巨大的损失,图灵机功不可没。

一直以来,图灵都是一个话题度极高的人物,那么本期内容就回顾下图灵的传奇一生,图灵从小智慧过人,八岁就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说说显微镜》,在他公学时期,就曾与一名同样出色的少年克里斯朵夫结为灵魂挚友。还有就是与冯诺伊曼的“计算机之父”头衔之争与约翰麦卡锡的“人工智能之父”头衔之争。
1956年,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词,但图灵早在1950年就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并发起堪比人工智能图灵实验。
1945年,冯诺伊曼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而图灵1937年发表的论文可计算性的可定义性对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就奠基意义。凡事总有先来后到。

图灵曾说,这不过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将来之事的影子。不管人工智能之父还是计算机之父,图灵都当之无愧。而他最惊人的事迹还要数图灵实验。
图灵实验是为了证明机器具有思维的一项科学研究。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个测试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观察者却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机器能让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这项研究跟现在AI技术的意义简直同出一辙。不得不说,图灵的思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尽管如此,当时的图灵实验还是遭到了很多计算机专家的反对和质疑。

不过图灵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满是打击和迫害,1952年,图灵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图灵为此而报警。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同性恋为由进行定罪。
在两年之后,图灵选择吃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自杀,享年42岁。一个科学天才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直到后面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否赦免了图灵罪名,无论是否赦免他的罪名,图灵始终是那个闪耀在科研领域的天才。
为了纪念图灵的卓越贡献,科研界以图灵命名的图灵奖成了如今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至高荣誉。
如果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支持一下,这也是我莫大的动力,历史明人心,咱们下期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