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商》:AI时代,人人都要“AIQ”

人工智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01 人工智能呼啸而来,AIQ是了解这个时代的“必备思维”

春节假期一共7天,有3天我都凌晨4点才睡,刷完了2020年最火的奈飞自制剧《女王的棋局》,以及ABC电台的《设计人生》。在这一场观剧狂欢中,我亲身体会到“困在系统中”是一种什么体验。

但是如果你了解,现在人工智能在个人定制投喂方面的成果,你就会发现在一个系统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背景中,你深陷系统无法逃出并不奇怪。

无论是在“定制投喂”还是在“语言转换”方面,人工智能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十年前,如果在“google”翻译中,输入“开水房”,翻译出来的是“Open the waterhouse”,现在再输入“开水房”,系统可以准确翻译出“Boiling water room”。

2021春晚,刘德华的云表演,机器人的书法,机器牛的舞蹈,AI的进步无一不让人震撼。

《人工智能商》:AI时代,人人都要“AIQ”

人工智能(AI)像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希望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你必须去了解这些人工智能背后的机制。

《人工智能商》一书,用7种思维方式,7个数学家的故事,向大众普及人工智能在7个领域方面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运行机制。

作者尼克.波尔森和詹姆斯.斯科特,是两位新锐数学科学家。尼克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专研人工智能、贝氏统计学和深度学习。詹姆斯是得州大学奥斯汀分销统计学副教授,统计学博士,开展过许多跨领域合作项目,帮助合作者发觉各自领域中数据的力量。

在他们眼中,人工智能只能说一种语言——数学语言。这种语言看起来神秘,其原理却十分简单,即使是数学白痴,也可以轻松读懂。

书中,他们独树一帜地提出了AIQ(人工智能商)这一概念。工业时代靠IQ,信息时代靠EQ,人工智能时代靠AIQ。

02 统计学上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在人类历史上有那么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在数学的推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或许不为大众所知,但是他所作出的贡献,为数学的发展或者说统计学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应用于AI的数学发展方面,他们功不可没。

这些数学家包括二战英雄亚伯拉罕.瓦尔德,天文学家莱维特,贝叶斯搜索大师约翰.克雷文,软件女王格蕾丝.霍普,皇家铸币天才艾萨克.牛顿,医学家南丁格尔等等。

在作者理智而又节制的笔触下,一个又一个人物悉数登场。在读者的笔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重要人物走进了人们的面前。

这些人物当中,最打动人是南丁格尔,作为护士,她见证了克什米亚战争时期,当时的医疗条件令人绝望,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最后基本都是死亡。当时,不仅医疗条件差,对士兵受伤情况,比如康复率、住院时间和疾病类型都完全没有统计。

南丁格尔在医疗前线,一边处理伤患,一边开始她的医学统计。她的统计显示,克什米亚战争前7个月,士兵疾病死亡率高达60%,这比1665年的霍乱死亡率还要高。这些统计数据,引起社会各界对士兵的关注,促使医护条件的改善,挽救了无数生命。她在医疗统计学方面留下了重要的遗产,这也让南丁格尔成为“循证医学之母”。

回顾历史,每一项统计机制的诞生,都经历了非凡的过程。那些我们现在理所当然的福利,都是前人非凡的付出。南丁格尔之外,还有许多此类优秀杰出人物。回头看历史,这些小小的统计在当时的背景之下,都是统计应用学的一大步迈进。历史因为这些小进步越走越灿烂,AI因为这些小概念越来越先进。这是作者眼中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在作者笔下,那些籍籍无名的数学家,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分量。

03 AI背后的思维模式

本书始于历史,但不止于历史,这是一本AI背后数学历史的导读,更是一本AI背后统计学概念导读书。

市场上流行的AI相关读物,一般都是梳理AI发展的各个领域,比如流行读物《未来呼啸而来》,就是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梳理了AI在8大行业,零售业、广告业、娱乐业、教育业、医疗保健、长寿和食品也的迅速发展。

但是《人工智能商》一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除了讲述AI在各领域的应用外,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统计学理念”和“统计学思维”之上。

比如,本书第一章,讲述了AI背后 “个性化定制” 的理念。以二战英雄亚伯拉罕.瓦尔德为飞机设计的“个性化存活机制”为历史起点,讲述到这种“个性化”思维在奈飞“推荐机制”以及“奈飞自制剧”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缺失数据”关注带来的价值,和“幸存者偏差”思维模式的不足。

时间拉回二战时期,英雄亚伯拉罕.瓦尔德应邀参加到美国空军的数据分析团队,研究如何提高飞机的存活率。

当时普遍的做法都存在“幸存者偏差”,即在返航轰炸机,多弹孔的地方装更多的装甲。但这并不一定合理,因为既然可以返航,说明飞机遭受袭击的地方不是100%致命。增加装甲,增加重量,为轰炸机平添负担。

而要了解哪些地方中弹最致命,需要了解那些没有返航的飞机。但是没有返航的飞机到底什么地方中弹,统计员们并不知道。

那么通过已知飞机的中弹特征,推断消失飞机的潜在特征,从而为每一架飞机建立“个性化存活方法”,就是瓦尔德团队的工作核心。随着已知数据的增多,对“消失飞机”的推测也就越来越准确。

这一理念与奈飞的推荐算法有相似之处,即“根据已知数据,挖掘潜在用户特征”。有许多用户数据,奈飞并不了解。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已知数据,建立未知数据标签,标签越细化,算法也就越精确。

比如,我喜欢看的热剧,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电视剧都有特定的标签,“女权主义”,“好莱坞多肤色洗白”,“女主逆袭”,“不离不弃的男闺蜜”。当然,奈飞的潜在数据标签高达几百个,推荐机制也随着数据的增多,越来越精准。

这只是其中一个思维案例。这些AIQ思维还包括“用预测规则拟合数据”在人脸识别、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贝叶斯更新”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定位方面的应用;“20问的数学”在人机交谈方面的应用;“数据的波动性”在现代运用竞赛中的应用等等。

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统计学原理,这也算是AI背后统计学原理的导读。对于感兴趣的读者,可针对每个概念再深入阅读。但是对于普通大众,重点不在于具体的算法,而是AI技术背后的这些思维。

写在最后:

有些书,就那一个书名,就特别值得人们去记住,“人工智能商”就算是其中一个,尤其是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

虽然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似乎每个人都理解,似乎又都不理解。

作者用统计学家的视角,剖析其背后的数学理念,为大众AIQ又增添了一个维度。

麦克.凯西表示“大多数算法的背后,其实是人类设法解决问题、试图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故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