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学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复杂、严峻,为响应国家号召及“CAAI在行动”计划,CAAI中小学工作委员会专门搭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示范平台”,面向全国委员、会员、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副主任单位,征集了数百件中小学AI与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CAAI中小学工委会在学会专家和学会秘书处指导下,从中甄选出数门相关优质课程,自3月20日起以线上直播形式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免费提供“停课不停学”线上公开课,真正做到了保卫校园安全,保障师生们身心健康,倡导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
第四期公开课回顾
2020年4月11日-12日,共有近900人次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参加了“停课不停学 科技教育工作者在行动”第四期在线公开课的学习。本期课程涵盖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的内容,还有“停课不停学”在线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实践的讲座。本期学员主要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吉林、安徽、辽宁、山西、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广东、河北、河南、新疆、西藏、陕西、江苏、浙江、湖北、甘肃、海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福建、香港等地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其中88%为中小学的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一线老师。
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张建彬以在线直播授课的形式做了一节题目为《初识人脸识别》的公益课。张建彬老师通过内容讲解和人脸识别的典型案例展示带着大家了解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及价值;带着大家通过微信小程序和浏览器工具体验人脸识别从而初步了解人脸识别的过程及原理;最后带着大家基于scratch编写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简单程序。

学员听教师讲授内容页面

学员在线编程页面
4月11日,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徐青青以在线直播授课的形式做了一节题目为《言听计从:语音识别技术》的公益课。徐青青老师通过内容讲解语音识别的概念、语音识别技术应用的基本过程和实现原理;带着大家体验智能语音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组织大家合作探究,互动讨论语音识别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探索语音识别技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大家学习人工智能的意愿。

学员听教师讲授内容页面

学员通过微信小程序体验页面
4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技术教研组长任赟以在线直播授课的形式做了一节题目为《情感分析的Python程序实现》的公益课。任赟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素材从情感分析的应用场景、通用能力和定制化能力三个方面对情感分析做了介绍;然后带着大家对案例分别进行情感倾向判定,情感分值计算;最后通过Python编程实现机器对同样案例的情感倾向判定和情感分值计算。

学员在线答题页面

学员在线编程并提交结果页面
4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与通用技术科组长黄秉刚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做了一节题目为《“停课不停学”在线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实践》的公益讲座。黄秉刚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解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随后重点探讨学科大概念:信息系统与社会,信息系统怎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展开,所遇到的问题,未来怎么更好的落实学科大概念;紧接着讲解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分享过去两个月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信息与通用技术“完全”数字化学习的方案与实践——“智造者”工作室的探索;最后同所有学员就新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使命与专业追求进行共勉。

学员听教师讲授内容页面

学员听教师讲授内容页面
学员反馈
“本次听课收获很大,在四位老师的课程中,我看到了中小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教学的可能性,无论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或者情感分析,课程内容很丰富,给学生上课学生一定很喜欢。这几节课也让我了解了多种人工智能的教学平台和资源。”
小编按
截止到目前,“停课不停学 科技教育工作者在行动”在线公开课已经进行了四期,14名教师开展了15门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既教授学科知识,更传授课程设计的方法。听课老师里不论资历颇深的“老“教师还是刚上岗不久的”嫩头青“都热忱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

某授课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设计word概览视图
特别感谢授课教师团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袁中果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梁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青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张思老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秉刚老师、南京外国语学校史钋镭老师、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邵红祥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建彬老师、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徐青青老师、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任赟老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韩思瑶老师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的杨华老师、龚超老师和仇鼎宸老师。感谢您们的辛勤付出!
结语
最后,我们诚挚的邀请并鼓励有经验的专家和老师们利用平台开启系列公开课,示范课,进行课程共享;能够让全国更多的一线老师通过借鉴和参考优质的课程资料以降低自身开设相关课程的难度;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获得优秀的老师指导和优质的课程知识。为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教育落地作出贡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