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了武汉三镇的上千个路口,武汉交警大数据“管家”是个90后警花

大数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通讯员 李佳

春暖花开的季节,武汉旅游热度再升。作为旅游赏花热门城市,武汉将迎来20多万辆外地机动车,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也忙碌起来,民警们开启了轮班模式,守护安全畅通。3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中心正在研发“全息路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重点路口的车流量、人流量、行车速度以及事故等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配时,引导执勤交警开展治理、疏导,提升游客的交通体验。

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负责人是一名90后女民警,名叫何洋,被称为武汉交警大数据“管家”。何洋告诉记者,“全息路口”是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的一项前沿科技,“我们的研发已经初具雏形,不久就能投入使用。”

何洋在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

用大数据让道路交通更畅通

武汉上一次旅游高峰期,是在去年中秋国庆节期间。何洋介绍,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武汉平均每天在途机动车达到216万余辆,其中24万余辆是外地机动车。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武汉市城市交通运行中心实行联席工作制,何洋作为武汉交警代表进驻。何洋带领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实时监测全市各大景区、三大火车站、进出城通道等重点部位交通数据,精心搭建交通态势分析等监测模型,协调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开展交通引导。根据各个景区交通情况,适时指导实施远端分流、区域单向通行等措施。

数据显示,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武汉再次名列全国旅游热门城市前十,机动车流量、游客量创下历史新高。得益于交通组织方案得当、措施得力,全市交通警情与前年同期相比反而下降了8.4%。

“用大数据让交通管理更科学,让道路交通更畅通,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何洋说。

城市交通的每一点改善,都让何洋很有成就感。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武汉市公安局交管局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何洋带领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团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接入秩序、车管、事故等各部门业务系统等400余张数据表、6.2亿条数据,升级了“车控网+”等系统,推进数据融合、系统融合,研发“全息路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武汉交警形成了一整套智慧化交通治理模式。

不断运用前沿科技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完善武汉交管智能化建设,何洋和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团队充满信心。

何洋研究如何完善武汉交警智能交通平台

跑遍了武汉三镇的上千个路口

作为一名科技民警,何洋不仅坐在电脑前,还奔波在路上。

何洋是一名90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2010年参警,来到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专业十分对口。刚上班不久,大队领导对她说:“小何,你是科班出身,多给大家讲讲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

初出茅庐的何洋欣然领命,不过,她讲的效果并不好,照着教科书讲理论,很多人不愿听或者听不懂。何洋告诉记者,她很快意识到,空谈理论不如结合实际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讲得好不好,最终要看管不管用。

为了能够讲到点子上,也为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何洋开始给自己“充电”,她跑遍了武汉三镇,仔细观察大小路口的交通状况,拍摄了上千个路口的素材,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路面民警交流切磋,探讨优化方案。就这样,何洋的讲课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

去年,在武汉交警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何洋精心组织数字化中队培训班,积极联系公安部、省市专家,为47名中队长和骨干民警讲课,先后举办了3期大数据分析师培训。

去年7月的一天上午,何洋把课堂搬到路面,来到琴台大道上长江大桥匝道口附近。现场20多名学员中,有来自一线的执勤民警,有专门从事交通设施维护的民警,还有交管局规划专班民警。“大家现场评估一下,这里的交通设施有没有问题?”何洋抛出了问题。

“这里人流量不大,车速较快,所以没有设置斑马线。人行道信号灯安装在前一个路口。”学员们开始讨论。

不久,大家看到不远处有两位老人正要横穿马路。何洋赶紧上前,把两位老人引到前方的斑马线上过马路。

大家观察发现,不时有行人横穿马路,去往马路对面的琴台公园,“这太不安全了。”大家纷纷议论。

何洋和学员们提交了现场评估报告,建议在该处设置斑马线和信号灯。随后,交管部门根据交通流量和事故数据分析,在此处设置了斑马线和信号灯。

“我既是教官也是学员。每次上完现场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何洋说。

对车辆“米级定位、秒级传输”

2018年12月,何洋从南昌世界VR产业大会学习归来,领到了一项重大任务——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研发一套智慧交通安保系统。当时,何洋刚刚怀孕,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希望她把手头的工作移交出去,安心静养。何洋说:“这个项目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此时把项目移交出去,对别人是一种负担,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研发工作快速推进,何洋克服身体不适,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赶在2019年6月30日前顺利完成了项目预验收,系统进入试运行。一个月后的7月17日,何洋升级当了妈妈。

女儿的出生给何洋和家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激动,然而另一个“孩子”也让她百般牵挂。“整个系统从立项到研发、运行,都是我在全程跟进。军运会即将进入倒计时,智慧交通安保平台也进入了试运行的关键期,我得回去!”就这样,孩子出生才一个多月,何洋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如期举行。武汉交警依托智慧交通安保平台,应用定位、通讯、视频、地图等技术,对相关车辆运行状态达到“米级定位、秒级传输”。军运会期间,武汉交警交通保障范围包括军运村、媒体中心、51个比赛场馆、90余个接待酒店以及4个抵离交通站点,精准调度相关车队570余趟次,军运会专用道全程畅通,运动员、注册媒体记者等数以万计的参赛人员准点率达到100%。在超大规模的交通需求考验下,智慧交通安保平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何洋查阅城市道路交通精细管理案例

正在研发“全息路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月16日中午12时许,外卖骑手张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送餐,途中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好,您骑行时未佩戴安全头盔。为了您的出行安全,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请佩戴安全头盔。”

发出这条提示短信的是武汉交警电动自行车违法提示系统,这套系统也是何洋带队研发的。何洋介绍,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中,佩戴安全头盔可有效降低60%-70%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头盔是保障驾驶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是快递、外卖小哥等寄递行业的从业人员,每天奔波在路上,头盔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电动自行车违法提示系统通过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设备,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驾驶人,并联动快递企业,对比相关实名信息,自动发送提示短信。目前,该平台每天发送提示短信300余条。

“交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何洋介绍,目前,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正在研发“全息路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重点路口的车流量、人流量、行车速度以及事故等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配时,引导执勤交警开展治理、疏导,提升游客的交通体验,“它是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的一项前沿科技,我们的研发已经初具雏形,不久就能投入使用。”

何洋参警13年来,曾获第三届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微课程大赛三等奖,获得省级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篇,如今,她是武汉市公安局交管局一级技术主管、武汉交警大数据“管家”,并成为湖北省公安厅聘任的兼职教官。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