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康复需求不断扩大,康复医疗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尤其是现代康复医学经过40年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使得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卓见成效。智能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技术等极大地满足了康复患者需求。
未来,人工智能+康复医疗必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创新康复服务模式,推动康复技术创新与智能创造,交流探讨现代康复领域发展方面的新理念,新做法和新进展,让智能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技术满足康复患者需求。自2019年起,医院持续建设智慧医疗场景,在物联网建设中,通过将分散的数据整合集成,实现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各科室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医院业务流程,同时依靠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医院科研和管理提供支持。
通过物联网手段,将院内能够输出数据的物联设备应联尽联,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温仪、血压计、血压计、血糖仪、指氧仪等,为智慧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智慧护理
以移动护理为核心,将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从而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改变。
智慧病区
坚持“把时间还给医护,把医护还给患者”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周到的优质服务。通过建设智能输液、医护对讲、病区信息系统、生命体征自动传输系统、床旁交互系统、病历语音输入等,为患者和医护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服务。
智慧诊疗APP
医疗数据可以在移动终端实时呈现,医生(含外院医生)可通过自己手机,护士通过PDA,康复师通过工作手机,随时获得患者信息,通过手持设备可以在床边操作。医生手机端可远程监控重症患者的呼吸机、心电监护参数以及各项检查及医嘱情况。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临床医护工作无线化、移动化和无纸化管理。
康复机器人物联港
它是基于康复机器人技术,打造一体化智慧医疗平台,杭盖智能康复设备、康复信息管理平台、康复患者信息平台。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手段实现让设备、用户、康复师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机器人模拟治疗师的手法,结合游戏化的虚拟场景,带动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智能设备,让康复不再需要大量枯燥的人工训练,提高了趣味性,保证了训练质量,能大大提升康复效率,解放治疗师,最终实现覆盖患者全周期,全部位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医疗规范化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机器人目前包括有上肢、腕关节、踝关节、手部、腰部等不同形态。设备支持活动范围、肌力、认知等多维度功能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的对比与数据分析,提供更佳的训练方式。每次训练结束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为康复提供量化的数据参考。
移动康复治疗系统建设
移动康复治疗系统是针对康复治疗中心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专业软件系统,系统不仅解决了康复中心日常工作、管理的诸多痛点,更让电子康复病历、康复质控管理、康复疗效提升和患者体验提升等核心功能进一步改善,提升了康复中心的业务水准,从而使“康复业务流程信息化,康复诊疗技术规范化,康复患者服务个性化,康复医疗数据标准化,康复医疗协作平台化”。
目前医院已经完成:患者门诊康复医疗流程管理、患者住院康复医疗流程管理两大系统。共涉及功能模块20多个,颠覆性地提升了患者和治疗师的体验。利用医院内部建设完善的无线局域网系统,把康复信息系统应用延伸到移动场景,每一名康复治疗师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现有康复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实现在移动场景中查看患者康复病历、康复医嘱、治疗预约时间,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后进行实时确费等工作,真正实现了“解放人、服务人、增值人和互信人”的预期目标。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主要包括医保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SPD物流系统等,用专业化手段实现对全院管理工作高效监管,有力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智慧驾驶舱
基于医院业务系统产生的基础数据建立数据中心,拓展智能化应用,包括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临床信息调阅、患者全景医疗、临床决策支持和院长监控大屏等内容,实现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并对医院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提升医院运行效率。
智慧医院应是“以患者为中心”,需要根据患者需求而改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终能够实现价值,提升效率。因此,物联网为康复医疗带来的不止是“物的互联”,更应让机器带有温度,实现“人的互联”。坚持“服务人、解放人、增值人和互信人”的准则,医院实现了“医护围着患者转”的常态化医疗服务模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