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昨天的要闻评论,我和大家一起做了回听众,听了chatGPT设计的穿越剧情:如果马斯克遇到尼古拉·特斯拉。
有不少人感叹人工智能聊天和写作已经达到专家水平,AIGC,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模式已经走向成熟。
对此我想说:chatGPT只是代表了AI生成内容的技术可行了,从技术到应用,新的产业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场人工智能个性化训练的新变革到来。

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也很简单:我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最近推特上的一个案例就很值得关注。
11月28日,26岁的纽约华人艺术家米歇尔·黄(Michelle Huang)的推特小火了一把。
她把自己10年日记上传给了GPT-3,训练出来了一个小米歇尔的AI分身,并将她们之间的聊天截图放到了推特上,消息一发布就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到12月5日点赞已经超过5.1万次。
聊天内容非常治愈,米歇尔·黄形容这段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帮她找回了很多自己身上没有改变的东西,也让她发现了很多已经遗失的地方。
最开始,AI分身给现在的米歇尔写了封信,信中充满了鼓励,这也让她回想起小时候孤独的经历,忍不住回复AI“你也是被爱、被关心着的”,结果AI的回复让她自己更为感动。
AI不但感谢了她的安慰,还倾诉了自己正需要这些,这让米歇尔本人似乎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有种穿越时空,拥抱过去的感受。
聊天中她还问AI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她,AI米歇尔立马就提问,停写日记之后的她不知道过得怎么样?还在追逐自己的梦想吗?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开心吗?
听到这你是不是也感觉非常感动,也想拥有一个这样的数字分身?
可能有人会以为这需要多么专业的人工智能知识,也有人会觉得自己没有10年数据,有技术也训练不出来。

我要告诉你,今天实现这一切远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的多。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就位,只需要几次点击就能使用。
米歇尔训练自己的数字分身,用的是OpenAI基于GPT-3提供的高级服务:嵌入式模型训练。
这项服务去年11月开始面向普通用户开放,你只需要在OpenAI Playground界面贴入自己的数据,设置好人工智能性格、情绪倾向的提示词,选好你要使用的嵌入式模型,就能训练出一个你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
目前,OpenAI的嵌入式模型训练提供四种规格可以选择,米歇尔·黄选择的是最大,也最贵的达芬奇002版本。
其次,数据需求远比你相像的小。
虽然不少媒体都报道米歇尔·黄使用了10年的日记,但根据她本人在私人采访中透露,训练AI分身只用了1.3万字的日记内容,而这些数据实际上还可以再精简。
米歇尔自己和一些AI工程师都提到,训练人工智能需要尽可能多独特的数据,而大部分日记都是些琐事,最有价值的其实是那些关于明显情绪波动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你自己刻骨铭心的记忆,不需要太多就能够更便宜地训练出更好用的AI分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继续进步,嵌入式训练模型类似的服务会越来越多,我在11月15日和大家就分享过的笔记软件Mem,同样能基于用户的笔记数据,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字分身,这样的服务只会越来越多。
当所有人都在盯着新推出的chatGPT,少有人注意到已经略显陈旧的GPT-3竟然做出了这么多新的产业尝试。
这周,达芬奇嵌入模型又更新了003版本,就像chatGPT提供了更强的智能写作服务一样,新的003版本也在智能水平、对话深度上又有了提高。
未来,每个行业、每个岗位、每个人都能采用自己的数据,开发AI分身、用AI继承数据中的经验。
那时,除了chatGPT这类使用统一、大数据训练出的人工智能,我们还会见到越来越多采用个性化数据训练出的人工智能应用,除了聊天对话、也会出现越来越多新的应用形式。

我在科技特训营里反复强调,人工智能一旦在各行各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将会实现“服务规模化”,也就是由专业人员为我们提供贴身服务,这个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但以前的技术能力无法实现,因为专业人员无法规模复制。而一旦人工智能开启了个性化训练之路,也就是用每个人的数据为每个人做单独训练,我们定义的专业服务,即大规模、个性化的、高端复杂服务就有了技术支持,“服务规模化的时代”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