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
该《办法》将保护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摆在了重要位置,明确提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厂商须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业内专家认为,该《办法》实施后,不仅划出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红线,也进一步完善了人工智能监管环境,使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人工智能板块可谓一骑绝尘,从年初的第一个交易日,即2023年1月3日算起,截至2023年8月17日,人工智能指数(931071.CSI)涨幅达20.64%,在经历了6、7月的弱势震荡市场后仍有不小的涨幅。
那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后,后续的人工智能板块会如何演绎,今年人工智能还会有行情吗?就让我来为你仔细分析分析~
一、首份监管性文件正式实施,人工智能发展迎来新起点
首先和大家解释一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比如AI绘画、AI歌唱等等。
今年Chatgpt的火爆将人工智能带到了一个新高度。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尚有缺陷,就好比大众所熟知的人脸识别,就有不小的漏洞,例如曾出现用照片成功刷过门禁的相关案例。
另外,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的案例也已经开始出现。诈骗者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训练出能够模拟人类语言和神态的AI,换脸之后的“数字人”口型、表情、微小的动作几乎毫无破绽,以此模仿受骗者所熟悉的人进行诈骗。聚焦境外互联网诈骗的电影《孤注一掷》正在热映,也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风险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目前来说,我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且未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到2027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

人工智能的爆火使得各家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但对于该领域的监管制度一直不够完善。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无疑是对人工智能行业有了一个监管性的制度,使得外界能够放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触底回升迹象显现,AI或重迎配置价值
今年上半年的TMT赛道可谓十分拥挤,但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调整后,目前人工智能交易的拥挤度有所回落,成交额已不及今年3月及5月的水平。
另外,从近6月的数据来看,人工智能指数(931071.CSI)指数点位已回到今年2月附近,即人工智能炒作起点,目前人工智能的位置相对较低。

从今年的交易风格来看,科技板块的人气较为旺盛。在人工智能监管靴子落地后,人工智能产品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规模商用化时点逐渐来临,AI+金融、AI+医疗、AI+教育等概念已在实现的道路之上,相信未来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融入各个行业中。投资者可关注主要科技企业所发布的相关产品及其应用领域,以此关注人工智能行业商业化发展进度,并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入场。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为客户服务资料,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依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以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评论留言